也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在这不到3000字的篇幅里。作者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孔乙己。在这个形象塑造过程中,小说四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多次重复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呢?有人认为,多次重复是为了说明十九个钱是孔乙己的全部人生价值。但笔者以为这种看法不妥。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是没有地位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人。从中秋到初冬,没有人提他。后来人们之所以又谈到他,是因为他还欠掌柜的十九个钱。如果没有十九个钱,我们可以断言,掌柜是不会忽然想起孔乙己的,我和酒客也不会觉得好久没有见到孔乙己了。

小说告诉我们,孔乙己原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了。后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用手走着来酒店喝了一次酒。以前欠酒店十九个钱,再也没有还。

一个读书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对社会是应该有所贡献的。可是孔乙己不仅没有社会做些什么,反而有欠于社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废物。小说四次重复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就是要告诉人们,孔乙己一生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是负十九个钱。负十九个钱就是他的全部人生价值?。

可见,鲁迅先生写孔乙己酒店十九个钱是精心安排的细节。这样,小说揭露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更深入了,鞭挞封建社会的罪恶更无情了。字数虽少,含义却有千斤的分量,很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