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是怎样炼成的?

或许你无法像奥巴马一样去竞选总统,但总会在职场中遇到需要“以小博大”、“以年轻博经验”的难题。

当你面对一个经验更多、资历更久、实力更强的对手,你要怎样胜出?看看奥巴马的八级修炼,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下载论文网   奥巴马做的一切依然是让自己不断接近一个老手的段位,弥补年轻的缺陷。

对于政治,对于其他的大多数职业来说,年轻永远是不合适的。

不要试图去改变人们的观念,你能做的只有提升自己,并通过渠道证明你能与资深前辈做得一样!         奥巴马的名字很可笑,让人想起最令美国人头疼的两个家伙――Obama的全名是Barack Hussein Obama,名字与本?拉登的很像(Osama Bin Laden),姓则与萨达姆的一样(Saddam Bin Hussein)。

不过政坛上的奥巴马也确实像个“恐怖分子”,用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州议员―参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三级跳。

在中国人看来,奥巴马像个横空出世的年轻人,刚刚成为一个比较出色的职员就想直接应聘CEO。

美国人眼中,他虽然履历不够辉煌,倒也不算个生面孔,只是依旧不足以与希拉里和麦凯恩这样的政坛高手抗衡。

随着大选推进,奥巴马不仅在希拉里的重磅金弹下夹缝求生,还表现得后劲十足,连麦凯恩都表示:更不希望奥巴马PK,因为希拉里在他身上惯用的经验质疑显然无效,与奥巴马角逐时似乎只能等待他犯错误。

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奥巴马走到今天,只是他“忽悠”的段位较高,善于口吐莲花、制造狂热。

但如果仔细梳理奥巴马的历史,分析他背后的节奏,就会发现奥巴马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炼成

“练成”与“炼成”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前者是重复性直至熟练的劳动,后者却经历了从生铁到精钢的过程,步步脱胎换骨。

第一级:知识背景      在历届美国总统中,律师和军人是最典型的职业。

其实也很好理解,律师需要最渊博的学识,军人要有最坚定的意志,他们更容易成为人们信任的领导者。

但优秀的军人需要等待大战的“天时”,成功的律师就成为在和平年代美国总统的预备职业首选。

美国有史以来有42位总统,其中25人的职业是律师。

虽然商人在现代社会似乎很走俏,但只有两位同仁成为了总统,他们碰巧还是父子――老布什和小布什。

在所有职业中,律师需要阅读最大量的文献、记诵最多的知识条目――总之,需要最长的学习时间。

所以,当谈论如何成为一位总统时,我们建议从学习开始。

之所以把学术放在第一级,因为文凭是一个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真实荣耀和基本荣耀。

知识背景可以涵盖很多信息:应试能力、兴趣爱好、青春期抵抗诱惑的毅力(要能坐稳冷板凳)、学科背景、语言能力、整合能力、思维远见(能否及早为人生做出规划和准备)、交际能力等等。

但文凭只是提供了一张进入精英集合的通行证,能否善用就要各显神通了。

历数美国总统,大都系出“名门”。

这也可想而知,“名门”不只意味着优秀师资和严格训练,还有与之相伴的校友关系和最早的交际圈子。

美国的“常青藤”还会有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帮助大家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都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第一笔财富。

其中最负盛名的组织是耶鲁大学的“骷髅会”。

这里出了三位美国总统、两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和内阁高官――小布什和戈尔都是它的成员。

它谢绝任何加入申请,只挑选那些名门望族入会。

毕业后会员们将收到一份骷髅会所有成员名单,这是一张牢不可破的关系网,将他们推向权势的顶峰。

奥巴马在人生的第一步力求显赫,学历骄人。

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还是第一位《哈佛法学评论》的非裔美籍主编。

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十分优秀的律师,并因其出色的工作经历在几年后当选了伊利诺伊州议员。

尽管现在社会上发出了很多质疑学历的声音,但学历仍旧是企业考察职员最重要、也是最便利和公正的手段之一;有海外求学背景也是很多外企优先选择录用人才的条件。

因此,你最好在能够学习的时候拼命吸纳,让自己的知识履历厚实一些,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些。

这是你通向未来职业顶峰的第一步――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第二级:关系的作用      事实上,大选比一场马拉松要漫长得多,它的起点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初选,也不是候选人声明参选的那一刻,而是从参选人出生前就开始了。

虽然美国“人人都可以当总统”这句话非常有名,但实际上对总统候选人的要求颇多:他/她必须生在美国,若不是,其父母都得是美国公民才行,而且需要在这个国家居住14年以上。

况且除了白种人,还没有其他种族的人赢得过大选的最后胜利。

即便是白种人,这个人在长到35岁时(当选美国总统的最低年龄)是否有资格成为参赛选手也不是他/她自己所能决定的,总统候选人传统的家庭背景对他/她来说也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还好,以上这些内容仅仅针对美国总统选举,而不是职场。

奥巴马出身平民而非世家,是有色人种而非白人。

他的出身和家庭并不占任何优势,但他是个“包装大师”,手腕让我们大开眼界。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家庭成员:   生父老贝拉克,来自非洲的肯尼亚西部;生母斯坦利?安,夏威夷人,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继父苏托罗,印尼人;叔叔赛义德,黑人,穆斯林信仰,接受基督教教育,现居住在肯尼亚;姐夫,英国人;舅母,俄罗斯人;弟媳,中国人。

在这个时代,“世界是平的”。

奥巴马充分利用了自己“联合国家庭”的优势,不仅毫不讳言自己美国血统不纯,甚至高调宣传:“我的姻亲兄弟姐妹、叔伯甥侄肤色各异,遍及各种族,分布于世界三大洲。

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我这样的故事。

奥巴马信仰也较为含混,兼受穆斯林教和基督教影响,他说:“多种价值观融合在我的身上。

”   奥巴马的“民族大团结”教育对他后来的竞选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融合了美洲、非洲、亚洲的背景,从而争取了最大范围内选民的支持;他的政策奉行多边主义,希望美国放弃与世界对立转而与周边国家合作。

人们对小布什狭隘的外交观点和国家安全政策积怨已深,奥巴马这样一个“世界青年”的出现正当其时。

同时,奥巴马的婚姻十分幸福,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妻子的挚爱。

美丽的米歇尔辞去高薪工作,帮助丈夫竞选,还时不时地与选民分享奥巴马乱扔袜子的生活小事。

比起希拉里与克林顿目的感明确的婚姻,奥巴马的婚姻更让人觉得真实。

政坛上,当你的家庭出现问题,对手很容易发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质疑。

而对于职场中的年轻人来说,孤军奋战同样是十分吃力的。

在发力之前,应该首先花时间为自己寻求一些稳固的后援支持――或来自基层的认可、或来自高层的赏识,否则一旦遭到非议,就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如果你认为奥巴马的出身和美国人对小布什的厌恶都是老天给他的运气,但至少证明多才多艺、让自己的背景复杂一 点还是很有好处的。

多元化复合型也正是这个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最高标准。

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都非一日之功,要想日后所向披靡,最好早早有所准备。

第三级:打造个人魅力      竞选美国总统不仅是政治上的角逐,还是场“表演赛”,需要选手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比如,首先你要比较帅。

纵观美国历届总统,长得都还过得去,不帅怎么可能给选民一个好印象呢?其次你的口才要好,电视辩论动辄几个小时,这里的口才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要始终保持吐字清晰、慷慨激昂、妙语连珠还要声音宏亮。

第三你最好有点儿幽默感,要做好被作践和作践自己的准备。

希拉里这方面差了点儿,就索性在记者面前扮空姐。

第四你要保持活力,转战各州、反复陈述政见主张依旧不怕腻烦,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五你最好有点传奇轶事,但不是像朱利安尼的那种糜烂的私生活。

第六就是在保持以上特质的同时尽可能年轻点儿。

美国人并不十分抗拒一个年轻总统,肯尼迪、克林顿当选时年龄都不算大。

很幸运的是,奥巴马这些似乎全都符合。

他同时又非常懂得选民们喜欢他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

希拉里的打法就无聊得多,只是不停地强调自己的经验。

但拉选票时,奥巴马的一句俏皮话的效果却可能比希拉里去走访底层民众更立竿见影。

个人魅力是政坛上“修身”的重要一关。

虽然培养个人魅力看似比运筹帷幄的门槛要低得多,可很多人都倒在这里,只沦为普通政客或高级幕僚,最终无法走上前台。

因为,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对职场竞争者来说,个人魅力也正变得重要,当你的知识水平和提议都足够震撼时,是否有个人魅力是你能否成为一位优秀领导的重要标志。

出众的个人魅力甚至可以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比如马云。

如果你能像《武状元苏乞儿》中的第十八招“亢龙有悔”一样,不仅能独立地拥有知识和关系,还能艺术性地将它们串联起来,该扬则扬、该抑则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完全练到游刃有余、已臻化境,那么你不仅可以赢得人心,还可以将这种魅力转化成企业内部牢不可破的凝聚力。

至此,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进入“优秀经理人”的行列。

但是,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总统,你还有四个级别需要跨越。

第四级:热爱你的事业      一个人才凭借耀眼的资历、超强的能力、出众的个人魅力完全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但如果不是对自己做的事业有极强的忠诚度和热爱,他注定只是“将才”而不是“帅才”。

人们面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时,会激起一种偏执的动能,它让人们愿意透彻地去了解工作并将它尽善尽美。

而不意之间,这个偏执的人也已经走到另外一个高度,他对事业的热爱超乎常人,收获也必将超乎常人。

因为,勤恳与热爱,恰恰是优秀与成功的分水岭。

竞选美国总统光靠“抖机灵”是不行的,小布什可以轻松地坐在老爸的树荫下,指挥一批最顶尖的智囊鞍前马后地驱使。

奥巴马却是个黑人布衣,资历又浅,虽然个人素质已经齐备,还需要对美国的深刻了解。

奥巴马早有准备。

竞选伊利诺伊州议员时,他就曾经驱车走访了州内所有的大小县城,到社区、教堂、商场、俱乐部各种地方与底层人民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根据这些实地调研的资料,发现民众对政治日益冷淡,走向犬儒,根源在于党派之间的两极分化。

奥巴马据此提出了竞选的最基本纲领:美国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繁荣的梦想,两党在此梦想下是可以走到一起的;美国人也应与世界消除分歧,实现合作。

政治本是枯燥的事情,但奥巴马却要唤起自己美国人对政治的热情。

年轻的领导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实战的训练,不过可以通过“游学”来补上这一课。

《摩托日记》中,23岁的切?格瓦拉与朋友骑着小摩托游历了整个南美大陆,见到了亚马逊河流域人民为麻风病折磨的苦难。

之后,他放弃了爱情与人间享乐,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古巴革命中。

这堂忆苦思甜的讲座是任何年轻政坛领导人不能跳过的,这是阐述一切政治观点的底气。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奥巴马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希拉里不停地攻击奥巴马的履历,却始终戳不到他政论错误的硬伤。

在电视辩论中,希拉里也只能与他围绕一些小问题打擦边球,这都来源于奥巴马美国的了解。

第五级:TakeHumble      经过知识积淀和对事业的了解,你可能已经具备了实力,但却缺少表现的机会。

你对别人来说还仍旧是白纸一张,该如何寻找一个畅通的渠道让你的意见得到表达?又在何时表达?这又考验着你另一方面的素质:观察力与隐忍。

年轻人常常在环境的准备尚不充分、周围的人对你还缺乏了解时急于发力,过早地让自己聚焦,被卷入矛盾的核心。

这时,你该看看奥巴马怎样TakeHumble、怎样扮猪吃虎的。

虽然谁也没有想到奥巴马会这么快地竞选总统,不过从2004年以来他就没有消停过。

2004年7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出来做“基调演讲”(一般由政坛新星完成)。

奥巴马这次令人难忘的演讲阐述了后来他以“改变”为核心的大部分政见,还扩充整理成奥巴马第二本自传性的图书《无畏的希望》(TheAudacityofHope)。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参选美国总统

奥巴马准备好一切时,他突然安静了,蛰伏了好一阵子。

后来证明,这实在是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确实是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选手。

希拉里以1亿美元的筹款高调参选并争得党内元老支持。

竞选前期,她挥金如土,大量投放广告,制造舆论攻势,准备及早“清君侧”,把周围的对手打压在萌芽之中。

奥巴马避其锋芒,一副没有更多宏愿的模样。

他不紧不慢地在各州宣扬自己政治主张,同时积蓄着力量。

角力继续,希拉里发现对手的坚韧超乎自己想象,她很快耗死了爱德华兹,却怎么也耗不死奥巴马

奥巴马的镇定让希拉里有些恐惧了。

她不断搬出克林顿,希望人民回忆起那时的经济繁荣。

可她高估了群众的怀旧情结,再说人们选择领导人的理由五花八门,未必就是经济至上,何况人们希望国家再姓八年克林顿。

希拉里又生一计,玩起了女人最擅长的中伤与攻击,没想到奥巴马干脆摆出一副“好男不跟女斗”的架势,让希拉里自讨了个没趣。

另一边,奥巴马早期的低调也激起了媒体的同情和宠爱――群众对候选人政见的理解方向和深度其实一大半都要取决于媒体乐意如何解读。

希拉里的攻击虽然短期见效,长期口风却被媒体给转了回来。

隐忍对一个踌躇满志的人来说,其实比战斗要难得多。

你已经观察清楚时局、鼓足了力气,只等待一次爆发――这时强令你踩下刹车,先看一看风景,熟悉一下路况,你是否能有这份心致?从这点来说,奥巴马确实不是个等闲之辈。

第六级:Change&Hope      我们不希望教给你一些简单的人情世故,让你变成一根老油条。

前面的一切都是在为你此时可以安全地发表你的见解做着准备。

年轻人的脑中没有固有的模式,也没有既已形成的习惯。

打破常规,发 现希望本来就是他们的角色之一。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你因此给自己贴上“年轻就是创新”的标签,你应该对创新与改变做一个界定和判断,这会让你更理性地思考你的优势何在。

经过前面五级的修炼,奥巴马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候选人。

但对年轻奥巴马来说,前面的修炼只是向前辈“求同”和补课的过程,要想真正脱颖而出,还得“存异”。

伊拉克战争、政治丑闻、经济衰退使美国人对共和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人们希望政治的陈腐有所改变。

奥巴马适时提出了以“change”为核心的竞选纲领,他承诺:当选后要致力于化解华盛顿的两党纷争,抵制财团势力对政治的影响。

虽然这个承诺听起来有些浪漫,却很切合他朝气蓬勃的形象。

竞选早期,奥巴马更多是要引起争论和认可,随着形势稳定,他便向“change”的骨架里填充了更多的血肉。

他也调整了“change”的角度,让它不要显得那么激烈,激烈往往引起的是草率的想象。

“治大国如烹小鲜”,用政治的大智慧处理职场的小智慧会显得游刃有余。

年轻人往往会迅速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也确实是症结所在,同时也可能是难以根除的顽疾:或者年深日久,或者触及利益范围过大,或者变革的前景无法预期。

这时要做好前期更全面的观察调研工作:了解企业性质,理清运作流程,想清楚哪些问题是属于操作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哪些又涉及到企业内部利益,属于长期复杂性顽症。

可以与同事或领导多交流你的疑惑,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表达你的见解。

尽管change常常是个危险的动词,但我们并不希望因此消泯了你的动能。

毕竟change背后凝结着观察、思考、勇气和希望,这些可贵的品质总比浑浑噩噩、听天由命要好。

第七级:沟通、沟通、再沟通      创新与改变也需要配合现代社会的沟通模式。

虽然人们不断质疑“80后”的问题,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势不可挡地占据高地、分割财富、扩大影响,并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前辈完全不同,代表着更多元化的沟通要求。

我们可以看看奥巴马是如何运用新手段争取选民的,你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信息是不是也要更新了呢?   奥巴马竞选模式比希拉里要灵活得多,很多“四两拨千斤”的招数不仅节省了开支,还聚集了人气。

奥巴马将互联网用得出神入化,希拉里和麦凯恩在这个问题上都必须承认自己老了。

希拉里还在累死累活地奔波在各大州时,奥巴马却用新的方式告诉选民:“我就在你们身边。

”他以一种彻底和深入的沟通模式渗透到选民中间,让他们感觉亲切无比。

我们来以直观的方式总结一下奥巴马沟通取胜的三大法宝:      法宝一:网上小额筹款。

这是一个有些冒险的创举,但却是奥巴马制胜的根本原因之一。

网上筹款额5美元、10美元不等,每位捐款人上限不得超过2300美元。

第一季度有10万捐款人,款额总计1000万美元。

第二季度就达到了25万捐款人,3200万美元。

这种筹款方式一旦短期运行不畅就容易让财务捉襟见肘。

奥巴马显然很有自信,因为掀起热潮以后,这种方式就更加稳定、长久,后劲十足。

事实证明,最后轮到希拉里为钱发愁了。

法宝二:奥普拉的支持。

希拉里费力地教选民懂得她的政策意味着一个多么光明的未来时,奥巴马只是去讨好了奥普拉。

她为奥巴马赢得了非裔选民,还争取到了很多女性支持。

女性对奥巴马的偏向给了希拉里致命的打击。

2007年9月,奥普拉高调宣布支持奥巴马并为其筹款300万美元。

她说:“很多人说,现在还不是奥巴马总统的时候,他需要等待……想一想吧,如果在生活中,别人告诉你们说,你们要等待之后才能做一件事情,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当月民调显示:31%的选民表示,他们因奥普拉的因素倾向于给奥巴马投票。

法宝三:Youtube与Obama girls。

人们对生冷的政策常常缺乏直观感受,如果这个未来的领导人能够与民同乐,选择他又有何不可?不是所有选民都在手按圣经,等着行使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

政治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娱乐罢了。

2007年Youtube最热门视频里,Obama Girls入选。

这是一群漂亮性感的女孩,边歌边舞,以各种形式表达她们对奥巴马的喜爱和声援。

这种声色娱情的支持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是个流行“知道主义”的时代,不求甚解但追求广度。

相较前辈,年轻人更懂得发现新产品,感受新趋势,接纳新信息――而懂得搜集、归纳、梳理、利用信息就能够掌握领跑先机。

奥巴马懂得使用这些技巧,让人们觉得他将是一个更了解这个时代的总统

要知道,前辈的家底是“经验”,而年轻人能掌握的是“潮流”。

第八级:TakeHigher      如果通过了这七层修炼,说明你已完全成熟,足够有实力去挑战任何强手。

如果继续Take Humble,可能只会错失良机。

你可以忘掉自己是个年轻人,“像个高手一样去战斗”了!   奥巴马已经离一飞冲天越来越近,但他还要蜕掉最后的一层壳――与过去说Byebye,学会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他也要开始学会“颠倒黑白”,抛弃掉以前为了取得初选胜利而做出的偏激策略,改头换面,让它们“师出有名”。

他必须忘记曾经光荣的梦想,贴近冷酷的现实,对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选择性失忆。

奥巴马已经开始做了。

他表示不会一上台就急于会晤像伊朗、叙利亚、古巴、朝鲜这样“危险国家”的元首;奥巴马也成功忘记了曾陪伴他20年的“心灵导师”赖特的教诲,宣布与他划清界限,因为他发表了种族过激言论。

失忆――进而消除掉失忆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通往政坛金字塔尖的最后一道程序。

奥巴马经历了“在血水里泡三遍,在盐水里熬三遍,在碱水里煮三遍”的淬炼后,他已与一个老手无异,反而多的是年富力强。

万事俱备,他需要以成熟、老练的全新形象出现在选民面前。

奥巴马晓得政治上“万岱朝宗”的根本――即使人们希望政坛上暂时吹进一股新风,给他们政治可以很高尚甚至很轻松的希望,但当人们回过神来,他们需要的仍旧是一个可靠的、经验丰富的、可以保护他们安全的领导者。

如果奥巴马一直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将会伤害选民的信心,也会让对手有了可乘之机。

奥巴马不需要再蛰伏了。

他也使用起了那些起初为他不齿的招数:在各种场合,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对希拉里反唇相讥;批评希拉里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上的两面三刀。

希拉里这个钢铁女战士不会轻易放弃,这时他与希拉里的竞争已经是一场完全对等的斗争,奥巴马要战胜她,必须使用一切打压的手段。

政治最终还是要靠政治固有的规律解决,你不可能希望横空出现一位强人就真的把政坛改天换地。

奥巴马乍一看是一位改变者,他的年轻气盛给人以希望

但仔细分析他的修炼过程,会发现他做的一切依然是让自己不断接近一个老手的段位,弥补年轻的缺陷。

对于政治,对于其他的大多数职业来说,年轻永远是不合适的。

不要试图去改变人们的观念,你能做的只有提升自己,并通过渠道证明你能与资深前辈做得一样!   奥巴马的八级修炼可谓步步为营,展现了他的谋略和强大的忍耐力。

有这些打底,相信他前途无量。

奥巴马也为所有想频借好风、直上青云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上位的模范样本――年轻允许轻狂,但不可骄纵。

当面对对手的挑战时,你是否能有奥巴马一样充分的准备?你是否能有他那样的耐心和观察力?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突破点?你是否能善用合理的方式?你最终能否找准时机,一役毕胜?希望你能从奥巴马的修炼中找到答案。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