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的心理效应(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指的是在有效交往过程中, 社会 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者的 影响 作用。

现实生活和社会心 理学 实验 研究 都证实: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评价一个人,今后交往中的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评价如何,它往往决定着今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一印象不好,彼此以后可能就不会继续交往,也很难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首因效应的意义在于能使我们自觉地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服务,帮助我们顺利地进进人际交往

这一方面的意义,对于领导者和治理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领导活动和治理活动等现实人际交往活动中,给交往对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作用。

开端不好,就是今后花上十倍的气力,也很难消除其消极影响。

所以,在现实交往中,务必在“慎初”上下功夫,力争给人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

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熟悉与评价的依据。

并经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尽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近因效应使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往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割裂了 历史 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经常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影响了我们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定,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

它指人们看 题目 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知觉大多数都受着这种效应的影响。

由于它使得人们仅仅根据人的某一突出特点往评价、熟悉和对待人,如某人一次表现好,就以为他一切皆优,犯了一次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等等。

所以,晕轮效应是一种把我们引进对人知觉误区的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

在对人的外表特征的知觉中,如对人的容貌的识记,晕轮效应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往往在判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性格特征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它妨碍我们往全面地观察、评价人,使我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人作出“一无是处”或“完美无缺”的评价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晕轮效应其危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轻易影响对人的评价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熟悉和把握这一社会心理效应,有助于我们克服看待别人的偏见,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别人产生偏见的原因。

这一点,对领导者和治理者尤为重要。

定型效应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人的头脑中的定型多得数不胜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在人们头脑中都有一个固定形象。

如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份的形象,山东人常被以为豪爽正直且能吃苦刻苦,等等。

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版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经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对人进行回类,以此来评价一个人,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 自然 地以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