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104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燕,訾聃,宋鸿碧,杨英捷。

【关键词】 癌,子宫内膜样; 病理学,临床; 肿瘤分期; 肿瘤侵润。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其发生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手术方式迄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术式差别很大,对Ⅰ期肿瘤的手术范围,特别是对淋巴结的处理,报道不一。对2000—2006年收治的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I期患者合理的手术范围、盆腔淋巴清扫的必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子宫内膜癌患者104例,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性刮宫为主要确诊手段),其中子宫内膜样癌90例(86.5%),非子宫内膜样癌14例(13.5%)。104例患者中年龄31~83岁,平均53.5岁;≤45岁者20例(19.2%),45~60岁55例(52.9%),≥60岁者29例(27.9%)。汉族85例(81.7%),非汉族19例(18.3%);非汉族中以苗族居多5/19(26.3%)。

1.2 临床表现   57例(54.8%)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41例(39.4%)表现为月经紊乱,6例(5.8%)表现为其他症状,包括白带异常、腹胀、痛经。合并高血压病28例(26.9%)、糖尿病18例(17.3%)及不孕23例(22.1%)。

1.3 方法。

对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分期及病理特点。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规定的标准分期(FIGO 2000)[1]:Ⅰ期64例(61.5%),Ⅱ期21例(20.2%),Ⅲ期18例(17.3%),Ⅳ期1例(1.0%)。9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表1。表1 96例子宫内膜癌病理特点(略)。

2.2 治疗方法。

104例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者96例(92.3%),其中58例(60.4%)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例(10.4%)行次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8例(29.2%)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Ⅰ期手术者61例(63.5%),其中34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Ⅱ期手术者18例(18.8%),其中14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Ⅲ期手术者16(16.7%)人,其中9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Ⅳ期手术者1例(1.0%),行广泛子宫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治疗并同时行化疗者13例(12.5%),8例(7.7%)未行手术,1例(1.0%)仅接受化疗,未接受任何治疗者7例(6.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