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为何害怕“低级趣味”?

对于古代人来说,入夜关灯睡觉,没有任何娱乐节目的时代,小说因其“俚俗”反而广受欢迎,只要稍微有点文化,或是看得懂文字的人,无不通读《红楼梦》、《水浒传》。

但是,中国还有一种历史,叫禁书史。

秦之禁书、隋之焚纬、蔡京窜实录、秦桧焚野史、元明禁戏曲。

因此,到明清时期禁毁小说自然不足为奇。

下载论文网      皇帝与小说   明清两代,在主流文化看来小说就是一种娱乐,无聊透顶,字里行间淫词艳曲、蛊惑人心,年轻小伙子看了会心神迷乱。

于是统治阶级动用了“大拳”、“榔头”三令五申明文为小伙子们“扫清发展障碍”。

乾隆就是扫清障碍的一位能手,乾隆帝爱戏剧,按说戏剧也是民间文化,但是他又热衷禁戏、禁小说

即位之初他对禁淫书、化风俗尚且持谨慎态度。

但是乾隆十六年发生的伪奏稿案,使得这位皇帝对风俗人心的判断发生逆转。

在吏部转呈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奏折中就可见端倪:“臣请申严,将《水浒传》毁其书板,禁其扮演……”为禁“邪言”,不安分的乾隆帝又下旨对明末野史进行清查,当时在籍二品大员就因私藏明末野史而被处死。

在延续至乾隆五十七年才告一段落的全国性的查办禁书运动中,小说自然是查禁的对象。

由于明清两朝颁布的法令太多,究其禁毁了哪些小说无法一一统计。

道光政府所列出的查禁名单就有150之众,用网络上一句流行语来说,没被禁过你都不好意思说在小说界混过。

剪灯新话》是明朝初年一部典型的才子传奇,共四卷二十篇,它是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

从它被禁可以看出统治者的小心思。

剪灯新话》的内容分为:爱情、因果报应、文人士子悲哀命运、人鬼人仙奇遇。

这四类,无论哪一类,在明清统治者看来都会危及社会,“淫词小说,人所乐观,实能败坏风俗、蛊惑人心。

”而这样强大的理由就足够让文武官员把它置于禁毁的行列。

有伤风化”和“倡乱”   看小说本是老百姓茶余饭后除了八卦以外的另一项消遣,可是统治者依然一禁再禁,从统治者嘴里得出的原因是其一:“有伤风化”;其二:“倡乱”。

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虽学问渊博、才华出众,却生不逢时。

在他所处的政治环境中,任何文本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他在写完《剪灯新话》之后,只得把书稿藏在家中,不敢公开刊印。

但不久就有朋友想借阅这部小说集,而且要求的人愈来愈多,于是书稿就在朋友之间流传了起来。

多年后此书终于通过传抄和“镂刻”,而传播四方。

剪灯新话》遭到政府的查禁实际上是在瞿佑死后。

但是,瞿佑的后半生还是由于“诗祸”而下狱,长年被流放。

据史书记载,政府查禁剪灯新话》的理由―内容怪异、思想异端;有伤教化、惑乱人心。

但是政府所说的内容怪异,很多时候只是借助因果报应,鞭挞权奸恶臣。

或假借人鬼幽冥故事,赞颂世间真情。

而所谓的“有伤风化”更多时候只是表达男女爱情,或叙人鬼相亲,缠绵绯恻。

有伤风化”是统治者禁毁小说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则是“倡乱”。

水浒传》就是当时统治者嘴里的“倡乱”、“诲盗”之作。

统治者虽然以此为借口,但是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小说表现出了一定的个性解放色彩和民主意识。

统治者禁毁小说上表现得越狂热,就说明政权的大网收得越紧。

禁毁与反禁毁   禁黜小说,康熙朝止于“淫词”,乾隆扩大至“违碍”文字,到嘉庆时,凡稗官小说,连同其流通之渠道“小说坊肆”,一律严禁。

明清两代有着一套完整的禁毁系统,从朝廷法令,到地方法令,再到民间舆论。

有清一代,统治者更是将禁毁小说作为其强化思想专制政策的组成部分,200年内一直没有放松。

明代人姜南在《洗砚新录》中写道:“世之瞽者;或男或女,有学弹琵琶,演说古今小说,以觅衣食。

北方最多,京师特盛,南京杭州亦有之。

”由此可见,朝廷虽然屡禁小说但是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职业。

以江浙两地为例,两地都设立专门禁毁小说之衙门。

道光年间,浙江学政采纳士绅之呈请,在省城设局收毁淫词小说板片书本。

如《红楼梦》、《十二楼》、《水浒传》、《女仙外史》等都在禁毁目录之列,打击面过大,收效甚微。

此时朝廷的权威已非康、雍、乾可比,尽管禁毁书目十分具体,一些民间书坊亦具文保证不再刊印,但小说编刊一如既往,毫无收敛的迹象。

康熙年间,江宁巡抚汤斌被康熙帝誉为“学有操守”的名儒,他在江宁巡抚任上,以正风俗为先,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泰伯祠,同时毁淫词、禁小说,舆论称赞其举措令地方“教化大行”。

利用政治高压还只是政府“两手抓”中的一手,它还利用御用文人来编造谣言、篡改小说甚至撰写小说来达到禁毁的目的。

例如,编造出罗贯中子孙三代皆哑、曹雪芹后代附逆被诛,更有人费尽心机针对《水浒传》写成了《荡寇志》。

但是禁毁者随着历史灰飞烟灭,而所谓的“淫辞小说”却能够世代相传。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毅)。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