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37例临床医学观察

我科自2007年元月至2009年9月份对37例口腔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取得37例口腔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其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特异性的诊断指征。

对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9例(女11例,男8例)年龄50~65岁;对照组18例(女10例,男8例)年龄也为50~65岁。

所有患者来诊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口服,每次200mg,每天5次,5~10天一个疗程或每次400mg,每天3次,5天一个疗程

口内皮损粘膜以西瓜霜、锡类散涂搽、撒布,具有抗病毒作用;口周及颌面部病损涂用3%阿昔洛韦软膏或酞酊胺软膏,同时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剂主要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为: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6g,2次/天口服疗程10天,随访半年。

对照组口服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10mg/次,3次/天口服;维生素B12针,0.15mg肌肉注射,2次/日;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口服6mg,3次/日;正常人免疫球蛋白0.6~1.2mg/Kg/d肌注,2次/周。

1.3观察指标 主要是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疼痛缓解程度、皮损与粘膜病损愈合进展情况、愈后复发情况等。

2结果 2.1通过结束治疗及半年的随访过程中观察发现 治疗组3天显效19例,有效17例,有效率100%,平均疗程10天左右;对照组一周显效10例,有效13例。

无效5例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总有效率72%平均疗程半个月。

两组资料总有效率相差显著(P>0.01).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火带疮”、“腰缠火丹”,由心肝二经火邪湿毒凝结而成。

初起患处刺痛发红,继而出现米粒样水疱,疱液透明,累累如串珠,呈带状排列。

治宜泻火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菊花等治疗;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证见畏寒乏力,疱疹晦暗下陷,舌苔白腻,脉濡细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芪、党参桂枝等,清肝胆,利湿热毒祛病安。

实验证明本方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具有显效快、疗程短。

由于该药价廉物美,既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又能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口腔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口腔黏膜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3版. [2]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