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公旭运用益气清热祛湿法治疗病毒性疾病举隅

【关键词】 益气清热祛湿 流行性腮腺炎 带状疱疹 中医药疗法。

夏公旭主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二十余年,对于外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运用益气清热祛湿法,自拟抗病毒效验方治疗病毒性疾病,效果独到,兹举例介绍如下。

1 流行性腮腺炎     王某,男,10岁。因左耳前、耳下肿痛2 d,于2006年4月就诊。1 d前感左耳前疼痛,无发热,自服抗生素,效差,晨起感左耳下亦肿痛,伴张口受限。有腮腺炎接触史。查:左耳前、耳下腮腺区漫肿,界限不清。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辨证为正气不足,外感风热邪毒,治以补益正气、清热解毒。方药:生黄芪30 g,板蓝根15 g,柴胡12 g,射干12 g,黄芩10 g,紫苏叶10 g,苍术10 g,拳参10 g,羌活12 g,防风12 g,枳实6 g,甘草6 g。青黛散外敷患处。2诊,用药后,肿痛范围明显缩小,张口受限症状消失,治疗有效,原方继用,共约10剂,病告痊愈。   按:流行性腮腺炎[1],中医称之为“痄腮”,多因正气不足,感受风温邪毒,邪毒之气阻遏少阳,火热上攻而致。夏主任认为,方中生黄芪扶正祛邪,鼓邪外出;柴胡黄芩疏解少阳,透解少阳邪热于外;羌活防风紫苏叶辛温发散,开腠达邪,防止邪热聚集内攻,与柴胡黄芩板蓝根等寒凉清热药为伍,温不助热,且可防其寒凉太过、阻遏气机之弊。

2 坏死性淋巴结炎     李某,女,23岁,因颈右侧肿痛4 d,伴发热于2006年7月就诊。4 d前感冒后感颈右侧肿痛、发热,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无效。查:颈右侧可及多枚肿块,串珠状排列,触痛明显,T 39℃,血常规:白细胞3.3×109/L。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辨证外感风热之毒,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治以疏风清热、化痰消肿。方药:枳实6 g,生黄芪30 g,板蓝根15 g,柴胡12 g,射干12 g,黄芩10 g,紫苏叶10 g,苍术10 g,拳参10 g,羌活12 g,防风12 g,甘草6 g。青黛散外敷患处,小柴胡冲剂10 g,3次/d。2诊,用药后,患部肿痛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停小柴胡冲剂,继服药4周,热清肿消痛止,随访未再复发。   按:坏死性淋巴结炎是炎性免疫反应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病因未明,多认为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颈淋巴结肿痛、发热、白细胞减少为特征,部分伴肝脾肿大、皮疹。夏主任指出,本病为免疫功能不足所致,临床之高热、肿痛为热毒壅盛、经脉瘀阻之征。故选用黄芩板蓝根、射干清热解毒;柴胡疏散风热,和解少阳黄芪补气托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羌活防风增强解毒之力,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