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地理学理论研究综述及启示

金融地理学理论研究综述启示

金融地理学结合了金融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把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等地理因素引入对金融的研究中, 特别考虑了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社会人文因素金融集聚的影响,是一门新兴的介于地理学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通过分析不对称信息信息流,研究金融集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地理、空间为视角,考察区域金融问题。  1 金融地理学发展历程  随着对金融集聚研究的深入,空间和地理角度成为考察金融集聚问题的新视角。1955年,法国学者Jean Labasse从地理学的视角描述了里昂地区银行网络的发展,以及中心城市间的金融联系,这是最早将金融学与地理学联系起来的论述[1]。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才逐步多了起来,但对其概念和领域并没有统一的界定。20世纪90年代,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主流经济学的分支新经济地理学,其特征包括对经济行为的社会根植性分析,以及研究耗散背景在塑造经济行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2]。如,Granovetter强调金融行为的嵌入性或根植性。根植性指被分析的机构和经济行为受当前社会关系的约束,认为单独分析并阐释它们的活动行为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误解[3],经济主体的活动是受制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民族和文化等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家克鲁格曼系统地论述了产业集群和集聚经济的形成原因,并用经济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解释和分析了产业集群现象,其理论对于金融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2 金融地理学主要理论及简要评述  金融地理学强调用信息论解释金融集聚在空间地理的迁移,认为金融集聚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信息外溢效应。金融地理学核心理论包括信息腹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信息外在性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  2.1 信息腹地理论  Porteous主要从信息对称信息腹本文由收集整理地等角度解释了金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认为信息腹地是一个中心城市地区,有利于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在传递中可能因为距离和其他因素,会发生偏差和歧义。在信息腹地之内,获得准确信息可花费最少;靠近这个腹地信息使用者比远距离的使用者更具优势,其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较低,并能做出较好的反应[5]。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金融部门潜在的机会和收益在多数情况下都依赖信息的可获得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信息腹地的发展规模、发展前景是吸引金融机构发展并形成聚集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也有意愿向具备一定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具有高质量和数量的信息腹地的中心城市聚集,由此这个中心城市将逐渐发展为金融集聚区。  Thrift认为,由于信息本身意义不明确,不易理解,加之金融市场面临投机、不稳定等因素金融机构要掌握金融市场准确信息和动向就必须围绕联系本地区的社区网络[6]。在金融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并传播,对于金融部门,收益水平高度敏感并依赖于政策信息快速散播。通常情况下,在比较大的信息腹地中心城市,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将会设立相关机构,以较小的成本收集、获得及辨认有效信息。  2.2 信息对称理论  由于信息本身的特殊性,金融地理学信息分为标准化信息(公开信息)和非标准化信息(内部信息)。由于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非标准化信息,才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由于资金供求双方在信息资源获得上的不对称性,对非标准信息的追逐就会更加激烈。信息对称效应促使金融类企业向信息源聚集,这使得金融类企业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并从中获得收益。  Gehrig运用市场摩擦理论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某个区域金融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相邻区域内金融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势是并存的;二是不对称信息,一方面是塑造信息腹地和决定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全球经济结构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三是针对信息内容的不同对金融活动进行分类具有实际意义,证券交易由于对信息敏感性更强,则更倾向于聚集在信息集中、易获得和交易成本更低的地区[7]。  通常情况下,距离越远,收集和核实信息的成本就会更高,并且随着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生产者之间距离的增加,非标准化政策信息的潜在作用和质量将会快速衰退。由此,金融机构对非标准化信息的追逐将驱动其集聚到非标准信息的密集地。由于,一个地区的政策、法规、惯例等,通常情况下是受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当地的机构要远比外来机构更了解当地市场规则。由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等地理因素对非标准化信息集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 信息外在性理论  本质上,金融机构依靠经营信息赚取相应利润。金融集聚区不仅是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和金融人才的汇聚地,还是信息流的汇聚和发源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且传播速度快、成本低,那么巨大的信息外在性会使金融机构的集聚信息量的倍增中获益,从而产生信息的套利活动。  Davis实证调研了金融服务业,得出结论:一是在金融集聚地区,各个层次的金融服务机构都倾向于集聚发展,包括金融辅助性行业,如法律咨询、财务管理、保险精算、风险评估、保险中介等行业;二是金融机构与交易市场接近,不仅会大大减少交易成本,而且能够促使将金融机构互相学习,同时也将产生技术外溢,引发技术创新。同时,Davis的研究还指出,技术创新与外部经济和优质的信息流密切相关,如果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的定价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的,则金融资源流动性和金融交易效率将会更高,并且随着金融市场高度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度也将不断提高[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