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5年农村“五化”工程工作总结

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青岛市统一部署,我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以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五化工程

农村五化工程实施五年多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形成建设合力、完善工作机制。

全市1788个行政村初步完成了“五化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人居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涌现出许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健全、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示范村庄

实践有力表明,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是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这项工程深得民心,成为全市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有效载体。

现将农村五化工程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度市有1788个行政村,农村五化工程实施以前,大多数村庄街道没有硬化,村民出行不便,村庄“脏、乱、差”现象较普遍。

经过四年农村五化工程建设,累计完成街道硬化911.86万平方米,硬化主街5185条,支街小巷1705条,浆砌排水沟65.8万米;绿化植树143.03万株,新添置垃圾桶7050个,建设垃圾池368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699盏,普通路灯23244盏;粉刷墙面160.9万平方米,新建宣传栏951个,建设村庄休闲广场542个。

五化村庄环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目前,全市所有村庄初步实现了农村五化”,农村五化工程总投入66049万元,青岛市财政扶持23560万元,平度市本级财政投入9000万元,镇村筹集33489万元。

二、主要做法 实施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全局性重大工作。

五年来,平度市各级认识统一、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按照“六个注重”的总要求,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较好的完成了农村五化工程建设任务。

(一)注重机构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为确保顺利完成农村五化建设的任务目标,我市各级强化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工办、宣传部、城建局、审计局等15个部门参与的“五化工程领导小组,为“五化工程提供有效指导、监督和协调。

农工办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专门从事“五化工程的组织实施。

各镇街道、园区)相应建立“五化”工作班子,负责搞好本区域 “五化工程实施,逐村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严格做到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四落实”。

连续三年将农村五化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连续四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事项。

二是考核激励推进。

将 “五化工程连续四年纳入各镇街道、园区)和市直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在新农村建设综合考核中占相当权重,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财政补助资金

各镇街道、园区)相应制定考核制度,实行班子成员包区、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把“五化工程纳入机关干部效能考核和农村四职干部年终考核,实行任务目标与工资挂钩,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

搞好农村五化工程,必须造浓氛围,形成气势,把各级干部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工程建设才能见实效、见长效。

一是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广造声势。

五年来,平度市每年年初都召开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年度农村五化工程动员大会,组织市级五大班子主要领导、镇(街道、园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帮包企业经理、“五化村庄支部书记等近千人与会,为“五化工程顺利启动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是市镇村三级采取多种方式发动宣传。

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宣传部门利用《平度新闻》、《今日平度》两个主阵地,设立专栏,对 “五化”意义、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广泛宣传,并深入村庄采访,及时、动态地报道典型经验;镇(街道、园区)、村庄悬拉条幅、张贴标语,协同展开了氛围造势,激发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众多村民自行开展了房前屋后的硬化、绿化、净化等。

(三)注重关键环节,狠抓资金筹集。

资金筹集是农村五化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五年来,平度市本级财政投入9000万元扶持农村五化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发动镇村自筹建设资金

各镇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进展。

一是利用“一事一议”。

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被我市纳入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渠道。

全市利用“一事一议”建设五化”的村庄达到940多个,筹集资金4700多万元,资金数额有限,但为建设五化”,办好公益事业开辟了有效渠道。

我市灰埠镇北肖家村、旧店镇杨家宅科村,多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一事一议”资金,用于村级的公益事业支出,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

两村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分别筹集资金8万元、6万元用于村庄五化工程建设,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发动群众出资捐款。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人心,群众主体意识有所提高。

我市各镇村把握时机,村庄负责人带头真抓实干,广泛宣传发动,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动村民出资捐款,积极筹措资金办好“五化工程

我市明村镇大黄埠村全面完成“五化”任务,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其中发动群众出资捐款38万元。

张戈庄镇东沙沟村经过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和充实方案规划,发动群众出资捐款达10.26万元,“五化工程顺利完成。

三是处置闲置资产。

我市不少村庄历史遗留有房屋、车辆等闲置资产。

这些村庄借助全市大搞“五化建设的氛围,取得群众认可,妥善处置闲置资产,筹集建设资金,用于“五化工程

我市长乐镇河崖刘家村经过村委研究、村民会议通过,将位于三城路东侧的闲置商贸楼成功出售,筹集资金80多万元,存入镇经管站专款专用,硬化街道8684平方米,安装路灯22盏,植树4000多棵。

四是自力更生建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平度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五化建设的优势所在。

随着“五化工程的深入推进,不少村民对修街、安灯、植树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宁可苦干、不愿苦熬成为不少农村建设五化”的时代强音。

郭庄镇瓦子丘村在“五化建设中,村委购买了搅拌、施工机械,组织有施工经验村民13人成立了施工队,全村劳力齐上阵,对本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

瓦子丘村做法不仅保证了硬化质量,且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省了建设资金

五是大力争取外援。

“部门支持,企业帮助,在外人员资助”已经成为我市村庄建设五化”争取外部资金扶持的主要方式。

镇村两级共争取各层面物资及捐助资金达11320万元。

各镇村充分利用老乡联谊会、新春座谈会、树立功德碑、路域命名、制作纪念章等各种形式,大力争取外援,有力支持了“五化建设

蓼兰镇连续四年春节期间召开老乡新春座谈会,争取支持600多万元;白埠镇组织本镇在外人员60多人回家乡观摩“五化村庄环境整治现场,发动老乡捐款150多万元;南村镇洪兰中村争取华青仪表公司支持100万元;长乐镇大苗家争取在外经商人员捐款300万元,完成全村11条街4万多平方米街道硬化、排水系统建设、绿化及路灯安装。

(四)注重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是市级层面加强资金工程质量监管。

针对资金使用,市农工办、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联合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工程结束后,逐村对财政扶持资金、配套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根据财政资金的公示、拨款通知以及项目建设等情况,出具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同时要求各镇村将资金使用情况向当地群众进行公示。

二是认真履行各项建设程序。

年初,各任务村庄制定了实施方案。

以镇为主体,建立严格的招投标制度。

市级则着重加大硬化监管力度,成立了由公路、交通、城建、水利和林业等部门参与的工程质量监督指导组,定期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村民监督,阳光操作。

五化资金来之不易,为用好心血钱,修好民心路,各镇村从村庄党员和村民代表中选拨人数不等的人员成立质监小组,全程对物料购进、施工质量进行督察,以保证工程质量,把好事办好,把事实做实。

有的镇统一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实施阳光工程

专门出台《镇村中小工程招投标办法》,对“五化村庄硬化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严格程序,杜绝暗箱操作。

(五)注重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程量大,任务艰巨。

五年来,平度市坚持社会参与,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共同推动“五化工程实施。

一是根据任务安排,调整完善领导帮包、部门和企业联合帮扶的工作机制,每位市级领导帮包所联系镇(街道)的辖区村庄,同时选择市直部门或企业对任务村庄进行帮包。

农村建设工作指导队连续五年把“五化工程作为年度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帮助抓好村庄五化”。

二是鼓励全市内外资企业采取直接参与建设资金帮扶、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与村庄结对,帮助村庄实施“五化工程

全市370多家企业参与农村五化建设,出资捐款达2200多万元。

三是鼓励机关干部回原籍村庄参与新农村建设

各镇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经商人士的资助,采取发倡议书、邀请函,建立功德碑等形式,动员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资出物,献计献力。

退休干部袁宗昌与两个儿子把平日积攒的钱拿出9万余元,帮助家乡张舍镇石埠村修路搞“五化”;我市林业局职工满振法,为家乡大田镇满家村“五化建设出资5000元。

我市老家在农村的机关干部踊跃为家乡“五化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美谈。

(六)注重后续管理,探索长效机制。

一是确定了高标准、高目标。

全市90%的村庄实现有专业管护队伍、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项保障资金、有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四有”的标准。

二是强化了队伍建设

五化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是保洁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市90%的村庄建立了保洁队伍,85%的村庄建设了垃圾池或配备了垃圾桶。

三是强化了分类施治、循序推进。

全市1788个村庄中按照一类村庄占30%,二类村庄占40%,三类村庄占30%的分类施治,三个类别村庄标准要求从高到低,循序推进。

四是加强资金和考核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市每年将新增财力的5%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

2015年,我市按照每户每年60元(市财政补助30元,镇村自筹30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农村垃圾清理予以适当补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