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移栽密度对科棉3号烂铃与脱落的影响

摘要不同移栽密度对科棉3号烂铃与脱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棉花平均株高、果台数均呈现递增趋势,植株落花、花铃、烂铃等现象呈阶段状递增趋势;植株个体落花、落铃、烂铃现象呈一定幅度变化,但不同生育期变化幅度也不一致;由于植株个体间养分积累不足,导致落铃、烂铃,进一步导致减产;科棉3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3.15万株/hm2左右,该密度条件下,对落铃、烂铃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科棉3号;移栽密度;烂铃;脱落;影响       适宜的密度使棉株既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又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建立高效的群体结构,从而降低棉田烂铃和脱落率,对夺取棉花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论文联盟试验旨在找出不同的密度对科棉3号烂铃、脱落的影响,为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3]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首羡镇王塘村,采取蒜套栽培方式,共生期为15 d。试验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大蒜。5月20日大蒜收获,产量18 750 kg/hm2。供试棉花品种为科棉3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密度2.85万株/hm2(株距35 cm)(A);3.15万株/hm2(株距32 cm)(B);3.45万株/hm2(株距28 cm)(C)。每小区面积33.35 m2,采取随机排列,3次重复。各小区采取大小行栽植,大行1.2 m,小行0.8 m,以株距大小调节各小区密度。 论文代写   1.3试验实施   大蒜收后及时清理田间废旧农膜及杂物,结合培土筑垄,施腐熟有机肥15.0~22.5 t/hm2,施纯氮375 kg/hm2(基肥占30%,花铃肥占60%,盖顶肥占10%)、磷肥750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450 kg/hm2(分2次施入,基、追肥各占50%)。按各处理密度进行移栽移栽时平均叶龄4.4片,栽前苗床喷药1次,栽后覆盖地膜。6月20日、7月15日、8月10日用缩节胺化控3次。   2结果与分析   2.1各生育期苗情   由表1可知,6月20日考察,由于植株个体较小,没有封行,各处理植株落花、落蕾情况差异不大。7月20日考察,由于此期植株封行,田间遮荫情况逐渐加重,随密度增大,植株个体落花、落蕾、落铃也逐渐增加,其中以花、蕾脱落差异度大,每增加3 000株/hm2,植株个体花的脱落变化幅度分别为67%、60%,而同期蕾的脱落变化幅度分别为36%和60%。8月20日考察,随密度增大,果枝台数增加,不同处理间的植株落铃、烂铃、落蕾、落花现象呈阶梯递增趋势。不同水平处理间植株个体烂铃变幅为57%和82%,落铃变幅分别为6%和24%。9月15日考察,随密度增加,不同处理间植株落铃、烂铃、落花变化不显著,远不如8月各项指标变化,此期每增加3 000株/hm2,植株落铃变幅分别为9%和23%,烂铃变幅为36%和40%。

论文代写   2.2产量   由表2可知,由于密度不同,导致植株落铃、烂铃、落蕾等现象的发生程度不同,每增加3 000株/hm2,单产变幅为19.98%和11.43%。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棉花平均株高、果台数均呈递增趋势,植株落花、落铃、烂铃等现象呈阶梯状递增趋势;植株个体落花、落铃、烂铃现象呈一定幅度变化,但不同生育期变化幅度也不一致;由于植株个体间养分积累不足,导致落铃、烂铃,进一步导致减产,但2.85万株/hm2到(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7页)   3.15万株/hm2单产变幅为19.98%;3.15万株/hm2到3.45万株/hm2,负增产11.43%,说明科棉3号最佳栽培密度为3.15万株/hm2左右。   综上所述,适宜的密度有利于棉花建立高效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进一步提高单株成铃和铃重,降低脱落率,对于夺取棉田高产具有重要意义[4—6]。不同生育期棉花落花、落铃、烂铃变幅不一致,在7月植株各项指标变幅均大于其他生育期。科棉3号移栽密度为3.15万株/hm2时对落铃、烂铃的影响不大,是适宜丰县地区的栽植密度。   4参考文献   [1] 陈加标,杜干华,杜丰,等.高品质棉科棉3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14.

代写论文   [2] 吴茂平,于凤玲.科棉3号密度、肥料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5):125—126.   [3] 吴茂平,于凤玲.科棉3号密度、肥料试验研究[J].江西棉花,2007,29(3):22—23.   [4] 唐中杰,聂利红,谢德意.棉花新品种银山7号适密度及施氮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28—29.   [5] 马宗斌,李伶俐,房卫平,等.短季棉豫早73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4):30—31.   [6] 曹光第,黄一青,金珠群,等.慈抗杂3号棉花密度与肥料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5(4):293—295. 中国。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