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栽培应用技术及其效应

作者:袁立新 史书强 孔佑树。

摘要针对设施蔬菜连作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过大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生物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介绍了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并总结了其应用效应,以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栽培;应用技术;效应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很多地区形成长期连作种植模式,缺少轮作倒茬,对土地重用缺养;在施肥技术上,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退化现象,土传病害加剧,连作障碍凸显,严重影响了蔬菜产量和质量,威胁着设施蔬菜效益的稳定和提高。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是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进行改进而探索创新出的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高效利用型绿色生产新技术[1—3],为促进辽宁省设施蔬菜栽培水平提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开展试验和研发,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进行技术改良和集成创新,总结完善了适合辽宁省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对缓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促进无公害生产和节能增效都具有明显作用。   1应用技术   1.1整地   前茬收获后要进行精细整地。首先拣出地面枯枝、落叶、落果,移出室外做深埋处理。然后进行翻地,深度为30 cm,结合翻地施入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翻地后整平土地。秋冬茬栽培,反应堆蔬菜秧苗定植10 d前建好;秋延迟栽培可按定植时间确定建堆时间。   1.2菌种与疫苗处理   菌种在使用当天扩繁,按1 kg菌种加20 kg麦麸比例,把菌种和麦麸干着拌匀,然后加水,1 kg麦麸加水800 g。合适水量的标准为:拌好后用手攥,手指缝滴水。秋季和初冬,即8—11月菌种可现拌现用,也可当天晚上拌好第2天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2 d拌好菌种备用。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10 cm厚存放,注意防冻。   1.3填秸秆菌种   根据畦宽确定沟槽宽度为60~80 cm、深30~40 cm。起土后分放沟槽两边,以备覆土用。先把硬质秸秆放入沟槽底层,渐次放入软质秸秆,当秸秆放置半沟深时踩实,撒入第1层活化后菌种,用量为每沟槽用量的1/3;然后再放入第2层秸秆,略高于沟槽面,踩实后撒入剩余2/3菌种沟槽两头的秸秆要求露出地面10 cm,以利通气[4]。   1.4覆土浇水   装填完秸秆后,在上边用锹拍振1遍后,在秸秆覆土25 cm左右,并结合覆土施入底肥,施有机肥30 t/hm2。覆土结束后浇1次透水,待水渗下后找平,再浇1次小水。2~3 d后,找平作台,然后定植蔬菜秧苗。   1.5疫苗接种   定植前或定植时,根据定植穴数和每穴疫苗用量,将拌好的疫苗均匀放入穴内并与土壤混合掺匀,然后放入秧苗,覆土浇水即可,隔3~4 d浇第1遍水。如在蔬菜生长期间接种,要采取清棵扒穴法,在根系附近扒穴,穴径15~20 cm,使部分根系露出,然后按每株1把疫苗撒入穴内,再覆土浇水(1株1碗水),隔3~4 d再浇1次。接种后切忌使用化肥农药。   1.6定植   秧苗定植秸秆上的覆土上,建议果菜类垄宽为60~80 cm,株距为25~35 cm。定植缓苗后覆地膜,同时安装滴灌设备。覆膜以后,在植株两侧以30 cm×30 cm打孔,孔距为20~30 cm,孔径为2~3 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通气和秸秆降解,向棚室内释放二氧化碳。   2应用效应   2007—2008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朝阳市和北票市开展设施蔬菜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对秸秆反应堆栽培产生的环境效应、促进蔬菜生长发育效果进行研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