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非公有经济非公有制企业对策   论文摘要:非公有经济发展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而哈尔滨市目前存在着发展环境不宽松、融资渠道不畅、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家素质不高等问题

为此,应该改善非公有经济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非公有经济参与城市重点建设,重视企业家培训。

一、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环境不宽松   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行政执法不规范、规费过多过滥、行政审批手续繁多、管理偏严、服务偏弱等。

(二)融资渠道不畅   哈尔滨市因金融环境偏紧,直接融资数额小,担保公司规模和数量有限等原因,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据市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5%左右,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融资难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三)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不够   哈尔滨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政府非公有经济发展相对投入的精力较少,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集群规模增长缓慢。

在行业准人方面,虽然国家对金融、石油、电力、军工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已经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政策性的障碍已经消除,但哈尔滨市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四)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   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家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在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管理、整和创新资源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多数企业家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进取精神不强。

在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关心困难群体、支援贫困地区等方面不够主动。

二、加快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对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环境,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要切实落实国家“非公经济36条”以及省市的《实施意见》政府在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大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行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哈尔滨成为近者悦、远者来,一个投资者“高高兴兴地赚钱”、“大大方方地赚钱”和“平平安安地赚钱”的城市。

2.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机制,认真办理企业投诉的案件,畅通非公有制企业利益诉求渠道   切实完善并运行好“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市长电子信箱”、政府门户网站“连线政府”、“连线网民”栏目和“市长短信”等,全面完善非公制企业诉求的受理、交办、办理、督办机制和答复、反馈机制,完善市直部门办理效率、办理质量的评价机制,完善各个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确保及时受理、处理非公有制企业投诉。

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机制。

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民主评议政风的比重,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政风评议中的作用。

积极完善评议方法,选择守法诚信非公有制企业经济环境监测点,从非公有制企业聘请经济环境监督员,定期走访企业,动态了解对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监督相关部门、机构、个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加强评议结果运用,将综合评议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及干部年度考核,与干部的奖惩任用挂钩。

企业投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事项,一经查证属实,一律责成相关公务人员离岗培训,并给予其他处分或处理。

3.明确职能界定,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发展的新生力量,它以其独特、灵活的方式和解决问题成本低的特点,在促进行业发展、行业自律和维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统筹协调原则,政府各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合理界定政府行业协会的职能界限,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

逐步将应该由行业协会行使的,如组织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制定行规行约和一些行业性的技术质量标准、开展行业性培训咨询、参与国内外的行业协作与交流等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做到各居其位,各司其职。

同时改革政府部门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依法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管。

(二)建立支持非公有发展的金融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1.发展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服务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   当前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营运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融通困难,流动资金匮乏。

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整个国家的宏观金融体系相关,不是一时一地所能解决的。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靠信贷方式解决,其信贷又主要靠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提供。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走偏了路子,不能过分强调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也不可能过分依赖大银行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频繁的金融服务,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的问题

可以利用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有关优惠政策,争取金融改革方面的试点,在创办地方性中小银行及经营范围、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