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探讨

【关键词】 妊娠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分娩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除了肌瘤嵌顿在盆腔阻碍产程进展,以及宫颈肌瘤外,原则应经阴道分娩肌瘤留待产褥期后重新检查,根据情况处理[1]。即使有产科指征剖宫产时,遇有较大的子宫肌瘤,传统的处理方法是不予切除。长期以来,对这一处理原则是否恰当,很少有人质疑。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要求剖宫产,同时做肌瘤剜除术,因此自1999年起,我院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试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并与剖宫产不行肌瘤剜除术及阴道分娩者进行比较以探讨这一术式的可行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至2004年间,我院为18例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直径4cm)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剜除术(手术组)。同时,复习1999年至2004年本院收治较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仅行剖宫产术14例(对照一组)和经阴道分娩17例(对照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

1.2一般情况:手术组平均年龄32岁(28~38岁)2例有不孕史,4例有自然流产史。对照一组平均年龄28.5岁(26~40岁),不孕史4例,自然流产史3例,对照二组平均年龄30.5岁(25~37岁),有不孕史1例,自然流产史2例。除对照二组2例早产,孕周均大于37周。

1.3诊断手术组孕期诊断12例,术中诊断6例,17例为宫体肌瘤,1例为子宫前壁偏下段肌瘤对照一组孕前诊断5例,孕期诊断6例,术中诊断3例,其中1例为子宫下段肌瘤对照二组孕前诊断3例,孕期诊断13例,1例于产后诊断,均为宫体肌瘤

1.4分娩情况:手术组选择性未临产剖宫产12例,急症临产剖宫产6例。对照一组选择性剖宫产11例,急症临产剖宫产3例,对照二组顺产14例,2例因胎儿窘迫行产钳术,1例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术。

1.5肌瘤情况。手术组及对照一组术中见肌瘤直径均>4cm。手术组13例为单发肌瘤,5例为多发肌瘤,其中浆膜下肌瘤11例,壁间肌瘤7例,1例位于子宫前壁偏下段,其余均位于宫体肌瘤直径最大为10cm,对照一组单发肌瘤10例,其中浆膜下5例,壁间5例,多发肌瘤4例,子宫下段肌瘤1例,余均为宫体肌瘤,最大直径9cm,对照二组均作B超检查,肌瘤直径均大于4cm,最大直径为9cm,均位于宫体部。

1.6手术方式:手术均于腹膜内进行,先行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然后切除肌瘤,切口设计,切除方式与非妊娠期切除法相同,(采用催产素,于肌瘤四周及其基底部封闭注射后切除肌瘤,止血带很少应用。)其中1例子宫前壁偏下段肌瘤,直径10cm,下界贴近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即沿此切口向上切开瘤体,剜出肌瘤后,Ⅰ号微乔线间断缝合瘤腔,再缝合子宫切口。

2结果。

2.1产时失血,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432.68±245ml,对照一组14例为443.10±213.26m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失血>500ml者两者分别为27.78%(5/18),28.56(4/1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二组17例平均出血量为213.33±74.32ml,与手术组及对照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无1例失血>500ml。

2.2新生儿情况:手术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新生儿窒息分别占5.56%(1/18)、7.14%(1/14)、11.76%(2/17),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阴道分娩组窒息率较高。

2.3病理检查:18例切除的肌瘤均为平滑肌瘤,其中玻璃样变6例,红色变及囊性变各1例。

2.4产后恢复:产褥病率手术组占11.11%(2/18),对照一组7.14%(1/14),对照二组5.88%(1/17)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恶露干净时间,手术组平均为38.9(20~55)d,对照一组34.5(20~50d);对照二组33.5(15~55)d,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获随诊6周,手术组占66.67%(12/18 ) ,无1例发现有子宫肌瘤对照一组获随诊占71.43%(10/14),其中70%(7/10),妇科检查证实肌瘤存在,对照二组获随诊占64.71%(11/17),其中72.73(8/11),妇科检查证实肌瘤存在。手术组分别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