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事业飞速发展,心理护理因为有益于身心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在高校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仍然停留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心理咨询阶段,缺乏对大学生患病之后心理同题的重视与研究。

笔者在高校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拟结合临床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对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1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   众所周知,生病是人生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每当人们患病的时候,身体不适会随之带来情绪心理上的明显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同题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大学生患病后产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笔者以为,大致包括如下四方面。

1.1无助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对有兴趣的事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情绪具有波动性较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患病后,会产生依赖他人和希望受到保护的心理

但是我们知道,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日益增多,这些平时受到父母百般呵护的孩子,已经很难从老师那儿得到特别的关爱和照顾。

因而,疾病一旦发生在他们身上,由于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往往会变得情感脆弱,产生无助、紧张等不良反应,并具有强烈的不安感,对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表现为怕打针、怕输液。

据笔者观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生入学之后的体检复查期间和学期末考试前夕。

前者由于本人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害怕被退学或因担心经济负担等原因引起;后者是由于学习紧张,压力过大造成。

这两种情况说明,大学生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太成熟。

1.2恐惧感大学生习惯于集体生活.患病之后,由于不能像平时一样与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加之父母家人不在身边,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恐惧。

这种情况在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低、中年级学生中较为普遍。

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加之就业形势严峻以及社会、环境、家庭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忧郁、多疑、敏感的大学生患者逐渐增多。

引起这种心理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因担心治疗无效或者害怕出现治疗意外,有些是因治病心切、期望药到病除、有些则与个人气质、生理病变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猜疑病情情绪低落、哭泣、睡眠及食欲减退等。

有时会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怪味而拒绝服用,或者在服用后产生恶心、呕吐,反酸等不良反应。

1.3敌对情绪大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宿舍一教室一饭厅”三点一线的生活,但生病来到医院后,他们因身本不适而情绪不佳,容易愤怒和烦躁,有的甚至谩骂医务人员,对学校的预防措施表现出极为不满等敌对情绪

1.4过激行为当今大学生恋爱已是高校校园里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由于他们还没有走向社会,年纪轻、阅历浅、思想不定形,加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较为任性,在家娇生惯养,又没有受过挫折,一旦遇到意外或伤害,如患病、失恋等等,他们就会想不开,从而产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常见的心理障碍为差异辱、自责、轻生,甚至觉得无地自容,悲观厌世。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不与医护人员配合.或者拒绝用药,或者哭泣、发呆。

2护理对策   2.1无助感对此心理特点,医护人员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例如说明体检复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而不是要将患有某种疾病的同学辞退等等,或者主动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认识疾病,消除他们的疑虑,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进行自我松弛训练的方法。

医护人员尤其要懂得,大学生患病之后的心理较为脆弱,因而临床不要谈论某种病情的严重性,更不能夸大病情

以避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由此造成大学生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不良心理反应。

另外,护理工作者应当主动、热情、耐心。

劝慰与说服要注意态度,语言要温和,能给人以温暖和鼓励。

以增强大学生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