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主择业背后的故事

选择体制医院出走”的医生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剖白心声:走出去,是想更加“纯粹”地治病救人。

毕业论文网   2016年6月,坐拥300多万微博粉丝、用犀利的话语颠覆了传统医生形象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离开自己已供职10年时   间的公立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然后以CEO的身份,加入到某私立医院的综合门诊中心,完成了公立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到私立医院特色门诊部门CEO的职场转型。

事实上,这些年选择离开公立医院医生不只于莺一个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院长、重庆市口腔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邓峰……都选择了用辞职的方式向“体制”告别。

离开三甲医院之后,他们或是到保险公司的医疗事业部出任要职,或是以创业者的身份一门心思地经营自己所创建的康复医院……说白了,他们的“出走”,其实更像是当下医疗改革的一个缩影。

而今,选择体制医院出走”的医生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剖白心声:走出去,是想更加“纯粹”地治病救人。

出走”是为了过更体面的生活   据媒体报道,仅2015年这一年,上海某公立三甲医院就有20名医生先后向院方递交了辞呈,而在距离它有1200多公里的城市――北京,生出从体制医院出走”念头的医生,也不在少数。

“2015年一年,我们科室就先后有4名医生选择了裸辞。

我最近也动了离开这里的念头,但具体什么时候离开,我还要等新Offer下来以后再做决定。

”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三甲医院医生这样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

“我没想到在我招募新团队成员时,会有这么多的医生踊跃报名。

”于莺在出任某私立医院综合门诊中心的CEO之后,曾在微博上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也难怪她会备感意外,眼前乌泱泱一片面试者,换谁都会惊掉下巴――况且前来面试的人中,十之***都是在体制医院干到主治医师级别的医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体制医生选择出走”?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过9年,目前南下深圳,跟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的朱医生这样说,“刚当医生那会,我的目标特别简单,就是要成为专科医生,但工作的时间越久,我心里的那种想逃离的感觉反而越强烈。

原因当然会有很多,比如我赚的钱不能保证我在大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以科研或是职称指标为名义的工作会耗掉我将近50%的精力;最关键的是医患关系紧张,因为医生受限于环境,很多时候我并不能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工作。

”   跟朱医生一样,出于一样或不一样的原因离开体制医院医生,每每回忆起自己在体制内工作时的经历时,都依然会感慨良多。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出走”即意味着“新生”: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从此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可以逃离医患紧张的环境,从根本上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种诱惑力根本无法阻挡,所以我甘愿放弃事业编制,做回自由人。

”实际上,这既是朱医生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选择体制医院离开医生的心声。

健康产业已成朝阳行业   追根溯源,除了体制和利益的因素外,促使公立医院医生出走”的原因还包括,私立医院越来越趋于系统化、专业化,他们觉得在私立医院更加“有的放矢”。

而换作之前,就算体制内的医生有心“出走”,但面对私立医院小、散、乱的现实,他们也会在递交辞呈之前,不由自主地打起退堂鼓。

从这个层面来说,越来越多的医生之所以会最终选择出走,是因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坐上了驶向春天的地铁。

换言之,私立医院已经在价值意义上,具备了与公立医院抗衡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价值意义”,实际上还需要在未来兑现。

但即便如此,这个价值对于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在编医生来说,已经具有了足够大的吸引力。

丁香园前不久发布了一个有598位公立医院正、副院长参与的薪酬调查问卷,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健康产业已成朝阳产业”。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放弃安稳的工作环境的理由是什么?87.9%的人都选择了“看好健康产业的发展,认为自己在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可以觅到发展的良机”。

而在回复最后一个问题“考虑跳槽的首要因素”时,63.2%的公立医院院长选择了发展机会,63.2%的公立医院院长选择了薪资。

由此可见,事业前景和报酬成了公立医院院长选择跳槽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出走”OR“留下”:都是医生的自由   2014年《医学界》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77.7%的医生有过或曾有过改行的想法。

医生流动性大已成了社会当下的热门话题。

为了探索医生成为“社会人”的N种可能性,国家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出台新政策,比如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国家层面上鼓励医生出走”的一种尝试。

目前,北京、浙江、广州等地已经陆续公布了具体细则:允许医生不用从原单位辞职,就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行医。

“如果是前几年,我身边的同事若是辞职了,那我势必会为他惋惜,甚至会不理解:这么好的工作平台怎么可能说不要就不要了?现在我不会这样想了,毕竟每个人的理想都不一样,想要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曾经有过辞职想法,但最终没有迈出这一步的三甲医院医生安迪这样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而她的潜台词却是:现在政策这么好,就算不辞职,她也一样可以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在私立医院工作相对简单一些,医生可以单纯地去给病人看病,有充分的时间跟患者沟通。

但在公立医院医生除了要看病,还要耗费很多精力去叫号、去维持公共秩序。

”安迪曾做过计算,平均一个单元(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大概4个小时)的时间,她要看40?50个患者,平分到每个患者身上,也就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止她,想必任何一位?t生都很难将病灶阐述清楚。

“但我的工作节奏还不算最恐怖的,据我所知,很多科室会要求医生在一个单元里至少看完80个患者。

如果你只想为病人解除病痛,那到私立医院工作也未尝不可。

但我除了想做医生,还想做科研,想依托公立医院背后的医学院校做实验、搞研究,而这些愿望,目前来看,是私立医院不能满足我的。

”   多点执业是未来一大趋势   在国家政策非常利好的当下,通过认真抉择,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愈发明确自己的“择业观”,即自己未来到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现“出走医生的生活状态,《中国新时代》记者前后采访了几位做出“出走”决定的医生

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离开自己供职多年的医院之后,依然会通过自己的医者仁心,去努力帮助更多的病人。

而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开办新型诊所、推出医疗APP等方式,积极地帮助着普罗大众……为“出走医生做出了表率。

2012年12月28日,46岁的张强医生――国内第一家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办人,高调离开了供职12年之久的体制医院

那一天他通过微博向大家公布了这个消息:“从今晚起,我的身份认证将进行更改。

告别长达12年的‘张主任’,正式回归到‘张医生’。

我不是‘下海’,而是‘上岸’:还原医生的本性。

”   事实上,离开体制医院之前,张强就已经跟一家私立医院达成了共识:通过合作关系,为该医院提供服务――医院提供场地和护理人员,而张强凭借门诊、手术等方式获得自己的收入。

在西方,这种模式被称为是PHP――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翻译成中文即是,医生不再是医院的雇员;医生团队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他们通过供给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   目前看来,由张强引领起来的“多点执业”风潮,已经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认同,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像张强这样取得多点执照的医生,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未来,这个人数还会持续走高。

私立医院会像老板谈项目一样去公立医院挖人   除了医生自主择业之外,促使中国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的另一个要素是私立医院出现了亟需解决的“用人荒”。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私立医院会想尽一切办法,向有良好声誉的在职医生抛出橄榄枝。

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很多私立医院的相关负责人,甚至会像谈项目一样去公立医院挖人。

据由美国人投资的一家享誉国内的私立医院院长所说,为了搭建起一个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平台,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要像老板谈项目一样去公立医院挖人!像和睦家的明星医生――擅长婴幼儿营养与疾病指导和预防的儿童专家崔玉涛医生,就是10年前从公立医院辞职后来到和睦家的,因为技术过硬,如今他已经成为了行业内把握话语权的人。

“其实还有很多像崔玉涛这样的医生,但都因为鲜有曝光,所以并没有被大众了解到,可事实是,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自由择业了。

”   虽说如今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但实际上很多医生在打辞职报告之前,并不确定自己走出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老百姓来说,医生尽责、医术高明,能及时解除病人痛苦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这些医生到底是不是隶属体制内的医院,老百姓们并不愿意去较真。

“有技术专长的医生跳槽到我们医院当然好,但如果他们并不想离开公立医院的平台,而只是想趁着空闲时间来这里兼职或是说多点执业的,我们也欢迎。

”除了多点执业医生,包括和睦家在内的诸多私立医院也会因为某些契机跟一些公立性质的医院合作,??竟利用环境平台、团队间的切换,有利于提升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更希望能多引进人才来我们这里成为全职医生

”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的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长这样说道。

“一些在体制内工作的医生,来到我们医院工作,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朝气,还有可能为我们吸引到更多的病人,增加医院的人气和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协助私立医院建立完善很多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培训。

”如这位院长所说,私立医院希望吸纳更多有公立医院从业背景的医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私立医院就没有约束和指导医生的规章制度。

“有医生来了之后因为不适应最后再离开的,也有医院觉得对方不合适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当然也有很多回流的,就是那些因为一些原因离开我们医院,之后又选择回来的医生

只要是技术过硬的医生,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跟我们合作,我们都欢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