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的政策风险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个体性别认同、个人能力认同的重要时期,在中小学阶段教师语言体系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性别平等基本国策和性别和谐的基本目标构成了潜在的风险,也给国家人力资源合理发展,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加了风险,警惕此问题并重塑中小学教师语言体系可能实现风险的预防和管理。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性别差异 刻板印象 基?A教育 教师教育 语言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除了传授基础科学知识和常识以外,同时也是建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基础教育应使青少年拥有开放、积极的认知态度,学会客观看待周边事物,包括青少年自身。

因而,在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基础教育实际上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同样青少年性别的区分和性别差异的判断与评价也经常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客观、正确的性别观念会有利于两性的和谐相处,也有利于两性的相互理解,从而实现性别和谐与性别平等,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反,对性别差异刻板印象可能引起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式的性别斗争,破坏性别和谐,并使两性关系从互助走向敌对,从长远的社会发展来看,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和危机。

1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两性平等的基本国策以及较高的妇女社会参与率使公众经常认为性别差异刻板印象实际上在身边并没有明显的体现,虽然存在生育上的男孩偏好,但在中小学校园的教育过程中,这种偏好似乎并没有明显体现。

但是,当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向往全职太太的生活,社会舆论热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日渐下降下,应该注意到,中小学教育中关于性别刻板印象可能是这些现象的源头。

当人们从青少年时期即接受“女生不如男生”的观点后,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就可能按照之前的预言去安排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心理暗示实际上是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当女性理所当然的回归传统性别角色后,经济独立性就可能下降,在生活无忧、家庭稳定的情况下,女性不会觉得有问题;而当家庭破裂、生活困难时,缺乏经济独立性的女性就不可避免地面对更加艰难的生活状况,原先理想的生活就会变成噩梦,而女性的归因不会认为是经济独立性下降造成,而会归结为男性缺乏责任感或者社会制度不公正,缺乏对女性的关怀,甚至会怀疑现有的婚姻家庭制度。

因此,有必要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性别刻板印象传播状况和方式,以便从源头建立性别和谐的社会状态。

2 数据   本研究以第三次妇女地位调查中的后备人才群体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性别刻板印象的在学生中的传播情况。

该数据的抽样方法为立意抽样,采取的是典型调查的研究策略。

整体样本为5031个,分别来自北京、武汉、南京、西安四个城市的12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高校。

相关调查内容采取回溯方式取得。

3 前置性别失衡风险控制关口   3.1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传播   性别刻板印象[1]主要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形成的固定的概括看法,并且会不自觉地将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存在这种特征而忽视每个个体的差异,人们经常将很多事情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性别而不再深入思考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性别刻板印象不一定会带来损害,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还会有好处,比如对于喜欢学文科的女生还说,“男生适合学理科女生适合学文科”的刻板印象可以支持她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实现理想,但对于想学理科女生来说,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她无法学习自己心仪的专业。

但从整体社会角度来看,长期的刻板印象必然会造成社会偏见甚至歧视,有可能对不特定的多数人造成损害,终将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调查表明(见表1),有关性别的一些刻板印象实际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较为普遍的传播

除了“女孩不如男孩聪明”的刻板印象有48.3%的受访者听过外;“女生要有女生样,男生要有男生样”“男孩上中学以后学习成绩就上来了”“女孩适合学文科,男孩适合学理科”这三种性别刻板印象实际上都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受访者曾经听自己的老师或父母说过。

这意味着有关性别差异刻板印象确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在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型塑着他们的性别价值观念。

人们可能并不认为以上有关性别差异刻板印象存在某种社会风险。

但如果青少年相信“女生要有女生样,男生要有男生样”是正确的观念,就意味着她们会寻找所谓的男生模式和女生模式,也意味着他们可能认同“男孩上中学以后学习成绩就上来了”“女孩适合学文科,男孩适合学理科”,乃至认同“女孩不如男孩聪明”,甚至认同其他有关性别差异刻板印象,比如“女生就是要嫁个好人家”“女人不用有事业”等等。

这些认同将来会在她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选择标准,也会影响她们的一生,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结构。

3.2 大学生专业选择存在性别失衡风险   上面的分析可能并不会被很多人认可。

首先可以“女孩适合学文科,男孩适合学理科”为例来做理论分析,如果中小学生认同这样的性别差异,大部分女生可能会学文科,而男生学理科,未来就业时,文科更多的是做办公室工作,而理科可能做工程类工作,高校、事业单位、公务员、秘书、行政等一般属于办公室工作,人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单位以女性为主,而公司的销售、工程人员、科技人员等就以男性为主,自然就会出现行业的性别比例不平衡。

更重要的是,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有较大差异,科技人员的工资可能比普通行政人员的工资高出很多,其结果是客观上出现女性平均工资低于男性。

也有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是行业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

[2]而人们在归因时可能会归因为性别歧视造成这一结果。

上面的理论分析是否真实存在呢?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种风险确实是存在的。

表2表明,哪些听说过上述四种性别差异刻板印象说法的大学生在后来考大学的专业选择中有52.8%的受访者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只有39.3%的学生选择自然科学。

而事实上在身边也经常可以发现,人文社科为主的高校女生云集,而清华这样的理工院校则男生独大。

而事实上,学科专业与性别匹配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密切的关系,男生女生在不同学科上都可能创造同样的成果。

面对这样的事实,为什么一定要在最后阶段才强调性?e歧视,呼吁政策倾斜呢?为何不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消除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阻断可能造成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从而避免出现行业、专业或其他领域的性别比例失衡呢?   因此,前置性别失衡风险控制关口,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弱化性别差异的传统观念,减少有关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尤其是加强中小学教师性别差异刻板印象的理论培训,让他们意识到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的危害,对预防性别比例失衡风险有积极作用。

4 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确实普遍存在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而事实上这种传播已经在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上显现了基本影响,而这种影响还会顺着青少年个人成长历程不断延续,其结果将可能在未来的就业、婚姻、生育等多方面发生影响。

尽管无法预测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但某些领域中的性别失衡已经是一个明显的社会事实,不容忽视。

从预防性别差异刻板印象传播的角度来看,控制风险的可能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性别差异刻板印象识别,或者是所谓社会性别意识提升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开展性别差异的理论培训,提升他们对日常预言行为中表现和传播性别差异刻板印象行为的认知和反省能力是一个必要工作。

但这一培训并不强调所谓男女不平等的父权制等理论观点,也不应以争取性别平权和反对性别歧视为基础,而应以两性和谐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基础,强调不同性别之间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反思基础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只强调某一性别的特点而忽视另一性别特点的行为。

其次,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形成教师新的教学语言体系。

基础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语言体系实际上包含了前文所述的性别刻板印象的部分,即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时候并非故意传播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只是由于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语言体系使其不自觉地就实施了这些行为。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补偿性的矫正过程建立新的教学语言体系,才有可能真正避免性别刻板印象传播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有关性别差异的认知性培训,保证家庭能有效配合学校新的教学语言体系的建立,形成良好的环境。

家庭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对他们的行为观念有重要影响,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拜托性别差异刻板印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和形成学习兴趣。

从而可以有效配合学校和社会消除性别差异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沛.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心理科学,1999(4):342— 345 .   [2] 吕康银,王文静,张丽.行业工资的性别差异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6):157— 160 .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