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门诊 静脉输液 健康教育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贯穿到各种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使护理质量逐步提高,但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宣教。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1],它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而患者静脉输液的知识缺乏了解,因此静脉输液这项操作也就常常成为发生护患矛盾的焦点。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则成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门诊输液室乃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其工作的优劣是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反映。为了解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对我院100例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能回答问题,愿意合作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00例。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2 结果。

100%的患者家属认为对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90%的患者家属希望了解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84%的患者家属希望了解拔针后的护理,93%的患者家属希望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及作用,82%的患者担心液体输完后发生空气栓塞,96%的患者不知有微粒污染,90%的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疲劳、紧张、烦躁等身心不适感。

3 门诊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分析。

3.1 护理人员对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健康教育需求不了解

绝大多数患者家属希望得到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知识,静脉输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患者家属获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家属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样,大多数患者家属静脉输液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如输液前的准备、药名、作用、输液速度、液体滴完的处理及拔针后护理都想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明显不足,对病人需求不了解

3.2 门诊静脉输液健康教育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的内容及程序。

护士静脉输液原理及有关处理事项的讲解不够。液体滴完成为患者家属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当护士未及时更换还会去人催,甚至个别患者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按铃让护士液体滴完。实际上在实行静脉输液时(除加压输液)液体滴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一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然而护士健康教育时很少给患者解释清楚,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液体滴完的担心。

3.3 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

门诊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人手不够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意义重视不够,而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有些护理人员业务、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询问环节中缺少规范的内容及程序,使得健康教育的内容出现疏忽、笼统、不准确等情况,很少告知患者输液中可能的微粒污染,使患者对其意识较低,绝大多数患者会带液入厕等,加之护理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最终导致此工作流于形式。

3.4 健康教育与病人需求有差距。

例如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身心不适,一方面与长时间输液有关,另一方面是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需长时间或长期行静脉输液患者会产生疲劳、烦躁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如护士不清楚的解释导致患者液体滴完产生了担心,从而助长烦躁、紧张感,同时长时间固定体位及护士嘱咐“不能动,动了会跑针”等更加重疲劳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