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小学家校体育合作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毕业论文网   摘 要 增强少年儿童体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和民族兴旺的大事。

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少年儿童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时期,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广州市 小学 体育   近些年来,我国少年儿童体质长期处于下滑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2005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握力水平有所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广州地处中国南大门,作为中国经济发达较高的城市之一,市民的综合素质普遍高于其它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平和质量已经提高的情况下,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却每况愈下,据广州市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麦锦城介绍,根据1985年至2010年间共6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25年间,广州市中小学生出现了视力低下检出率呈持续增高状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大幅度增加、城乡学生立定跳远和长跑成绩全线下降、力量耐力素质下降等问题。

在2012年的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中,这些问题都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引起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众多专家学者将此问题归咎于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人们纷纷指责学校体育工作的缺失与不到位才导致了学生体质日趋下降的现状。

不可否认,体育健康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的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

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要实现学生健康显得有些单薄无力。

单一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承担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全部责任,一方面,因为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休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小学体育设施、场地条件严重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质量难以保证,在学校环境下进行有关增强体质的相应措施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此外,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引起少年儿童体质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它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等各个方面,遗传、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各种因素都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杀手。

在我看来,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影响力胜于学校家长没有培养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孩子在进入学校后没有运动习惯,加上繁重的课业任务,孩子自然而然的放弃体育,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展。

因此,让社会参与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国际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家庭学校间的合作,它可以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教育环境,更能协调家庭学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效果的互削和抵制,进而全面提高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效果。

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是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家长是儿童的首位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千千万万的小家构成了社会这一个有机整体。

家长塑造着孩子的个性,而在学校时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有所反映,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难也可以通过家长的配合得到解决。

由此,家庭学校教育上的合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家校合作”的概念应运而生,家校合作是学校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林,倪才华,张小红.中国、博茨瓦纳两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1:122—124.   [2] 易春燕.中国近代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演变[J].史学月刊.2011.10:131—133.   [3]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 李海霞.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历史演进[D].山东师范大学.2006.   [6]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   [7] 王凤玮.我国部分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8] 霍凯.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过度保护”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 肖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