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交流发言

开发区交流发言

三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典型经验材料。

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首发子站:开发区管理处首发栏目:日期:今日/总浏览:4/1951。

一、发展成就。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开发区首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XX年初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创建以来,开发区人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弘扬"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带领农民致富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改革创新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三个主旋律,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土为本,滚动发展,抢抓机遇,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运行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进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11年来的发展,在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效应和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九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特别是XX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XX年工业总产值和GDP分别是43亿元和15亿元,至XX年已跃至亿元和亿元,是XX年的倍和倍,分别占合肥市的%和%。XX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GDP达到201亿元和亿元,分别占合肥市的%和%。XX年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GDP75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税收、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在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位次也逐年提升,XX年排名第12位。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XX年底,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400个。其中外资项目133个,协议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外资项目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有1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入区;内资项目267个,投资总额亿元。XX年上半年,开发区又新添项目52个,其中内资项目42个,总投资亿元;外资项目10个,合同总投资229。

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XX年预计引进项目90个,其中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内资项目77个,实际利用市内外资金11亿元。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统一食品、海尔电器、江淮汽车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公司纷纷进驻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内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11年来的发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日立、江淮、安凯、曼图、TCM为代表的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以佳通、联合利华、国通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以海尔、华凌、格林柯尔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以可口可乐、统一、华泰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的制造加工业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在合肥市工业20强企业中,开发区占11家,江淮汽车、佳通轮胎、海尔信息、海尔空调、日立挖掘机分别位居前列。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逐步成为开发区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四)投资环境日趋优化。11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初步建成了佳通工业园、日立工业园、海尔工业园、江汽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国通工业园、德国工业园、民营科技园等专业工业园;相继建成了明珠广场、徽园、欧风街、会展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乡村花园、东海花园等社会配套设施;完善了区内的水、电、汽、路、热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XX年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连续三年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成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开发区之一。

(五)城市化进程加快。自1998年开发区实施社区建设以来,累计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达1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345户,基本达到"居者有其房"的安居目标。XX年开发区祖居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5000元。XX年4月,开发区祖居居民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10月份,开发区原有的16个村已被划分为4个社区。开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受到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创业初期,面对开发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缺少项目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引进大项目和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母城的雄厚工业基础,抓住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了一批重要的制造加工企业,为开发区发展制造加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江淮汽车、合肥海尔等项目都是抓住老城区老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开发区的。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区11年来的先行先试、艰苦创业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1997年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创造了新的机遇。XX年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的创造力,真正体现改革创新开发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中创新出统揽开发区发展的"三个主旋律"。

(三)坚持致富农民,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妥善解决好农民问题,坚持带领农民致富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997年开发区体改以后,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载体解决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通过"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带动农民的问题解决。组织实施"两个安置"(农民的住房安置,农民的就业安置)"三个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规划建设7大社区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被征地农民变一次性补偿为终身保障,把农民作为资源和财富溶入到开发区建设大潮中去。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创业之初,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果断地提出了"超前规划,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滚动发展",科学地划分功能区域,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式开发区战略,构筑开发区良好的"引凤大巢"。按照"环境招商,服务招商"的理念,着力进行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相配套。开发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

(五)建设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队伍,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11年的发展实践,造就了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干部职工队伍。从创业伊始,开发区就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团结拼搏"的开发区创业精神,塑造和锻炼干部职工队伍。这支队伍,为我们战胜初期困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支队伍是开发区未来的希望和宝贵财富,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XX—02—1715:55文章。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

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江苏开发区迅速发展。目前,江苏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125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13个,全省每个县都有开发区。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保税区。开发区内设有13个出口加工区。江苏开发区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全省对外开放的突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江苏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开发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发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XX年,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1/3的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收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吸纳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拓宽了江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截至XX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063家,占全省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占全省的%。XX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占全省的%;进出口总额25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1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和%。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招才引智,集聚了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吸纳了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开发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开发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部分开发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各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些建设得好的省级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改善区域经济结构、聚集产业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江苏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开发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注重引进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引进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90%以上在开发区

开发区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城区。许多开发区依托老城、开发新区,把新区的开发和老城的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功能区,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截至XX年底,全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亿元,建成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化水平。23年来,全省城市化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开发区发挥了很大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开发区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开发区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在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开发区机构比较精简,人员相对精干,办事效率较高,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全过程服务,营造亲商氛围,降低了商务成本,大大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商投资的成功率。开发区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拓宽了人。

们的视野,促进了发展理念的转变,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

开发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通过在开发区建设科技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外商在江苏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设在开发区江苏4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53个高新区的1/5。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科技载体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目前共引进各类研发机构80余家,集聚软件和IC设计企业100余家。无锡高新区建成创意产业园和十大专业园区创新载体,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已吸引了35家外资研发中心。XX年以来,昆山开发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近60个,新增各类创新服务机构18家。

开发区已成为功能创新的主阵地。昆山出口加工区作为全国首批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之一,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张家港保税区的区港联动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型园区中位居前列。XX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九部委的联合验收,正式运行。与上海洋山等3个保税港区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江苏有1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区、13个出口加工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整体建设最好的省份。全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3个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全部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建设全国领先。XX年全省出口加工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加工区的40%。其中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和%,均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增幅;实际到帐注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

开发区正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各开发区都先后制定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明确规定进入开发区的项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在项目开发上赋予环保一票否决权。XX年4月苏州高新区经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环境要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控制,严格监督”的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开发区长期保持整洁、清静、优美的环境,保障开发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所有开发区都通过了区域环境评价,通过ISO14000认证的开发区有66家,占总数的%。基本实现全部开发区建有污水处理厂。7个开发区进行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14个开发区进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

开发区正成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载体。继XX年12月南京高新区和江宁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区后,XX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XX年以来,江苏省认定了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4个开发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开发区正成为南北产业转移、区域共同发展的推进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XX年全省批准了10个南北共建园区,这10个共建园区基本做到组织机构到位、管理到位、注册资金到位、工作人员到位,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截至XX年底,10个共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亿元,批准进区项目110个,进区项目投资总额亿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208万美元。

开发区对提高集约开发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开发区坚持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绝大部分开发区都进行了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规划,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实行集约开发,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明显进展,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开发区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大力推进特色开发,提高产业集聚度。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开发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日化科技、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控制环境污染,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开发区对保持社会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区内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做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开发区建设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

用。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江苏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从江苏省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结果,是开发区战线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回顾江苏开发区建设所走过的历程,主要做法是: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努力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开发,保护环境,坚决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节能型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努力实现开发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江苏开发区是在抢抓机遇和开拓创新发展壮大的。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先机。江苏开发区抓住了三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1984年12月,中央决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即诞生,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江苏开发区建设迎来了第二次机遇。江苏抓住了这次历史性机遇,先后设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全省开发区的布局初步形成。“十五”以来,江苏开发区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强化载体建设,加大引资工作力度,提升功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1985年,昆山在全国率先“自费”开发,在全国、全省创出了许多个第一,走出了“昆山之路”。1992年,张家港人敢为人先,创办了国内唯一的内河“保税区”。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破土动工。江苏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就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精简高效管理体制。江苏开发区在功能建设上也走在全国的前面。昆山开发区率先创办出口加工区,并首家封关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张家港保税区“区港联动”取得突破。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高新技术出口基地以及各类高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带动全省技术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和功能创新,积极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开发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功能创新引导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

3、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开发区作为当地的“特区”来办。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开发区建设,早在1994年12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的三大战略和主要措施,并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现江苏经济国际化的牛鼻子。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开发区作为“特区”来办,并赋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为了支持开发区发展,198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支持和推进开发区建设的文件,从权限、财政、税收、简化办事手续等各方面给开发区优惠政策,对加快开发区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1986年就制定通过了《江苏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关于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1993年、1997年和XX年又先后三次进行了修正补充,从法律上为江苏开发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赋予开发区的各项政策,为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和投资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促进了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4、把招商引资放在开发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江苏省在开发区建设初期就明确把“以工业项目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作为开发区办区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沿”开发战略,始终把利用外资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当地党政领导帮助和带领开发区同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全省开发区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招商队伍,他们。

用情用心用力写精品信息。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在全省开发区信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XX年2月2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全省开发区信息员工作会议,前三次分别在江山、温州、建德。可以说,通过这个平台,使我提升了水平、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朋友、增进了友谊。根据会议安排,我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信息工作中的体会。

发言之前,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XX年的信息工作情况。总的来讲,XX年,*********信息工作呈现出三个亮点:一是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分别在3月15日、4月15日、4月21日,上报的《*********组织慰问辖区内日资企业员工》、《*********水处理设备出口日本服务地震灾区》、《*********全力开展对日招商引资》3篇信息,分别被省府办、省委办、中办录用,引起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广泛关注。二是5月30日,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会议召开后,6月底,我们上报了《*********杨家埠镇探索建立流动人口“一室七站”管理新机制》专报信息,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的批示肯定,并被专报国办。三是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上报的《*********以推进“四大跨越”为主线推进产业升级》,分别被省政府办公厅、浙江开发区简报、中国开发区杂志录用。其中,毛光烈副省长在专报信息上批示到:“*********的经验,请经信委、科技厅阅,请。

全省的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借鉴。”。

下面,我结合自己工作上的实际,讲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谨请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用情、用心、用力写精品信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用“情”去写,做到感情、热情、激情的有机统一。一般来说,文字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枯燥的工作,其平凡枯燥程度大家都可能比我更清楚。但平凡有平凡的乐趣、平凡有平凡的需要、平凡有平凡的价值。既然选择做信息工作,或者说岗位要求我做信息工作,那就要把它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做好工作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在工作中,首先要实现事业心、责任感与写作的无缝对接,充满感情地写作、带着激情地劳作、永葆热情地工作,不断夯实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做文字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经过苦思冥想提炼出一句话的时候,当写的东两经反复修改后被领导和同事认可的时候,当文稿汇聚集体智慧形成指导性文件进而推动工作的时候,内心便会感到一种满足感。具体我个人来说,本科是学中文的,毕业后做了几年中学语文老师;后来研究生专业是科学技术哲学,也就是自然辩证法,都是和文字打交道。找到现在这份工作,也是靠在报纸上发表的几篇文章。所以,我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定位、对岗位有一个清醒的定位、对发展目标也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二是用“心”去写,做到思想、思维、思考的有机统一。常言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平常也提倡“文以载道、文以言志、文以传情”。就是要求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为了做文章而写文章,为了凑文字而轻思想的现象;但是也不能为了思想而思想。因为我们写的文章是申论,也就是政论文章,而不是理论文章,其写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实践来展开。这就要求我们坚持

立意在先、主题在先、布局在前。那么,如何使我们写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呢?我个人体会,它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深入的思考。具体到写文章,关键是要会“融合、结合和整合”。一要融合,是指要融合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新(来自:写:开发区交流发言)要求,使写的内容体现时代性,具有全局性。这就要求我们多下功夫读书、看报、学文件,跟踪前沿动态、把握发展趋向,理清写作思路。只有在宏观背景下认识和思考文稿主题涉及工作的发展情况,才能赋予文章其深刻的内涵。二要结合,是指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工作实际和领导要求,写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问题意识。这里的问题意识是指带着文章的立意、主题,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去从自身当前工作中发现和找准写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三要整合,是指要整合文稿涉及的方方面信息,尤其是可参考借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学习、多思考、多吸纳、多借鉴,努力把与之相关的有用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甄别筛选,并对信息资料进行深入思考、综合加工、提炼观点,使起草的文稿有思想性、有指导性、有新颖性、有感染力。

三是用“力”去写,做到实干、能干、巧干的有机统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作为做信息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水平,没有什么特殊捷径,只有勤学、深思、多干,在一次次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一是围绕巧干,抓提早。要围绕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制定的重大决策,围绕领导正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围绕正在进行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研究,早半拍、快三分,及时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线索。二是围绕能干,抓提高。要围绕开发区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卓。

有成效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工作在党委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在部门领导和群众中的地位,在同级评比中的地位。目前,我们开发区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撰写修改信息,并多次批示要加强信息工作;委内部门大都建立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三是围绕实干,抓提效。注意创新写作手段。通过借用外脑、开展深度会谈,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助推写作效能的提高;同时多参考借鉴,参照同行的经验或者其他领域的经验,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他人的优点、经验转化成自己的优势。一般来说,在写任何信息之前,我都会下载搜集阅读十篇以上的同题材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是我个人在做信息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作为一名开发区的新兵,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抢抓机遇聚焦发展

打造主城区转型主引擎。

崇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崇川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分为东、南两区。东区地处南通主城区东部,强力打造转型发展创新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城区。南区紧邻狼山风景区、中央商务区和狼山港区,以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崇川科技园为依托,三年实现“三级跳”,着力打造微电子尖端研发制造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近年来,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级重大发展机遇,以建设省内先进开发区为标杆,以“集约、集聚、创新、生态”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城区为重点,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驱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型发展之路,日益成为崇川转型发展的领跑者。XX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高新技术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7%,占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7%;新批协议注册外资22845万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8803万美元。

一、加强产业招引,深化转型发展内涵。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工业与服务业并重,把产业

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大招商为抓手,大项目为带动,推动开发区从单一工业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跨越,使崇川开发区成为主城区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增长极。

一是“迁”中培强,提升产业实力。抓住市内支柱企业退城进郊契机,充分发挥邻接主城、要素集中的优势,为退城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为主城区产业转型提供空间。通过精确招商、专案推进、量身点供,万达锅炉、金通灵、柴油机、南通科技、烟滤嘴、盛祥流体等市区优势企业相继迁建东区,在规模扩大、产能扩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产品档次,极大增强了崇川开发区先进制造业的实力。金通灵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研发新型蒸汽涡轮发电技术,柴油机与南高齿合作建设大功率先进柴油机生产基地,通能精机打造华东最大、国内一流的热加工中心,万达锅炉联姻央企中材集团生产高效节能环保锅炉,目前金通灵迁扩建三期、万达锅炉迁扩建二期、通能热处理加工中心、柴油机项目建设正加快实施,一个百亿级装备机械制造产业基地迅速崛起。

二是“聚”中着力,凸显板块效应。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科学整合产业链条,通过龙头型、旗舰型企业的引进,带动相关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促进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形成以一批大企业为依托、中下游、中小型企业相配套的特色产业群。通过多年积极招引培育,以金通灵、中材集团等4家上市企业为代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上市板块异军突起。随着同洲电子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和“三网合一”产业化项目的落实,以通富微电、华达微电子、同洲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板块,年产出超35亿。

元,苏中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具雏形;以观音山纺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起步,纺织印染企业全面集聚在即,通过传统纺织印染企业集中、集约发展,实现纺织印染产能配套,单位用地产出倍增,产品产能升级,促进纺织印染完整产业链和自主创新品牌形成。

三是“引”中做优,力推三产发展。充分借助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崇川科技园这个科技孵化载体,以美国安客诚、美国芥明软件、斯达瑞船舶设计等领军型企业的引进,全力打造沿世纪大道和跃龙南路延伸段的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创意产业聚集带。目前崇川开发区南区入驻服务外包企业84家,服务外包人才1558名,年执行额达亿。东区沿人民路两侧打造总部经济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和沿青年路两侧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体,尚东国际、东景国际等相继落成,绿地城市综合体、骏和棕榈湾等成功引入,化轻公司物流总部、建安总部大厦已经落户,东区城市商业副中心雏形已现。同时立足运输枢纽优势,加速推进港口物流园、站前物流园和运河物流园等载体建设,积极引进苏宁电器物流中心、纺织服装交易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钢材物流中心等项目,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二、加强产业承载,拓展转型发展空间。

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充分兼顾产业与城市之间的融合,积极融入南通中心城市“一核三片区”互动并进的发展格局,打破单一工业园区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城市规划,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做优园区载体平台,在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上不断发力,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优良空间。

一是高点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有效推进开发区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定位。专门委托上海全日新公司进行东区概念规划和局部城市设计,在概念规划设计中突出东区造城、南区建园思想,通过对南通市、崇川区及崇川开发区三者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认真调研分析,科学预测南通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崇川开发区现状实情进行规划设计。设计遵循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发展规律,着重描绘了崇川开发区“一环一带,两极三轴”的东区发展规划蓝图。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对开发区功能定位,布局优化,提升土地综合价值,明确城市建设方向奠定了基础,并通过节点、轴线和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塑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城区形象。

二是高效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开发区在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15亿元,区域内主、次干道路网基本形成,排水、供水、通信、供气、供电等基本到位,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同时加大对观音山地区水系改造和污水整治的投资力度,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大通吕运河和海港引河两侧绿地的投资建设与保护,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准则,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动力,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电子商务大厦、船舶设计大厦、服务外包大厦、江海英才大厦、聚贤公寓等12平米新兴产业载体建设,加快联想科技园等跨区域合作的建设和招商,为企业提供创业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坚持拆迁安置适度超前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拆迁安置工作,近年来相继推动景安花苑、学田东苑、新胜花苑、。

滨河东城、紫东花苑、山港桥花苑等安置小区建设,共动迁安置居民5800余户。

三是高标推进,打造特色园区。以都市型工业、城市型服务业为发展重点,以现有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基础,着力打造钟秀路沿线的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园,园林路以东、通富路以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通吕运河以南、环岛路以北的运河综合物流园,人民路北侧、胜利中东侧、太平路西侧以总部、研发、创意产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产业园,观音山纺织染整工业园以及地处南区核心区的微电子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港物流产业园。按照“主题园区、差异化园区、生态园区”的理念,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致力于园区特色产业服务功能的深度开掘,提高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与效益。如在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方面,以通富微电和华达微两家骨干企业为带动,吸引了东新电子、桑普力兰、北斗科技、金泰科技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目前已落户并投入生产运营的电子信息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预计到XX年可实现销售70—80亿元。

三、加强产业服务,创优转型发展环境。

坚持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营造经济发展低成本、零障碍、高诚信、优服务的新环境,全力塑造文明、开放、活力新形象,不断拓展发展潜力,活化发展优势,为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强化创新,激发体制活力。为实现开发区工作重心充分聚焦,崇川开发区在崇川区率先实施大部制改革,科学划分了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