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碘湿敷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1%活力碘湿敷治疗PICC穿刺局部感染的疗效。

方法: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局部湿敷穿刺感染处;处理组采用1%活力碘湿敷,观察7天,记录穿刺点及全身感染情况。

结果:对照组穿刺感染治疗有效率为63.6%,处理组为88.9%,经X2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活力碘湿敷对PICC穿刺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活力碘;穿刺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82—0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留时间长(可达1年),避免病人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及化学性静脉炎等优点〖1〗,为肿瘤病人化疗提供了一条无痛静脉通道。

因PICC为有创侵入性操作,易致局部感染〖2〗,如处理不及时,可致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从而导致拔管〖3〗。

我科应用1%活力碘湿敷治疗PICC穿刺局部感染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251例为研究对象,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病人90例设为对照组(A组),应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湿敷处理,将2010年1月至5月的病人161例设为处理组(B组),应用1%活力碘湿敷治疗两组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病人一般资料      1.2 判断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的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有脓性分泌物〖4〗。

1.3 方法:A组导管穿刺点有感染时予以庆大霉素注射液2ml+生理盐水3ml稀释后,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连续3天;B组使用1%活力碘湿敷局部穿刺感染处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连续3天。

1.4 统计学方法:有效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感染发生率(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病人穿刺感染情况      2.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留置导管穿刺局部感染治疗情况      3 讨论   PICC置管以其操作的简便性、安全性及长期留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5〗。

但在置管时因操作者因素、病人因素、维护者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穿刺局部感染成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最终造成非计划性拔管。

3.1 病因分析:目前认为引起穿刺局部感染的原因较复杂,主要与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置管者技术水平、是否执行无菌技术、导管与贴膜材质、健康宣教落实情况、维护技术是否规范,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否适宜,以及病人细胞计数是否正常等有关。

3.2 预防措施:置管前全面评估病人情况,了解病人的血象,是否有潜在感染源,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容易出汗的患者注意调节室温,按时维护,如有贴膜松动、卷边,穿刺点异常等应及时维护,同时加强对置管及维护人员的操作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如发现感染倾向,尽早行局部处理,并观察全身情况。

3.3 感染的控制   3.3.1 活力碘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为主要成份的消毒液,有效碘含量为0.95%—1.05%,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原虫、病毒及细菌芽孢都有效,其作用机制是氧化其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变性,使酶蛋白受氧化而失活。

局部使用,可有效控制PICC穿刺感染

3.3.2 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湿敷对穿刺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对真菌等感染无效,且易产生耐药性。

综上所述,我科采用活力碘湿敷治疗PICC穿刺局部感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取材经济实用、无耐药性等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振琴,姚轶男,孙敏.IV3000透气敷料应用于PICC置管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09):026   [2] 郑雪艳,徐继红.PICC换药包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38—39   [3] 耿辉,王冰,南虹.恶性肿瘤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9〗:1705—1706   [4] 林金香,吴冬冰,李观云.安尔碘Ⅲ湿敷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感染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08.6(10):2763—2764   [5] 闻曲,鲁汉英,鲍利红.PICC导管误入腋静脉调整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1):56—57。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