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用一次性内括约肌切开术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

【关键词】 一次性内括约肌 一期治疗 肛周脓肿

高位肛周脓肿是指病灶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由于位置在肛直环以上,加之本病为肛肠科急、重症,如感染不及时控制易引起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的危险,所以如何一期根治并保护肛直环一直是术者探索的方向。笔者利用2009年1~7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培训中心)进修这半年时间,在该科丁曙晴博士的指导下,根据括约肌肌间感染学说,采用一次性切开肛门括约肌方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35岁;病程3 d至1个月,平均6 d。病灶位于直肠后间隙者5例,位于骨盆直肠间隙者13例,同时合并括约肌脓肿者6例。临床症状表现早期就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及全身疲倦不适。局部为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排便时尤感不适,伴排尿困难,少数伴肛门疼痛,纳差。18例中10例伴不同程度发热,5例伴排尿困难,3例有肛门疼痛。

1.2 手术方法 取截石位或左侧卧位,采用腰麻或局麻,肛门会阴部用碘伏消毒,肛管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在脓肿对应的肛缘外(肛外偏后方)作放射状的梭形切口并切除切口内皮肤及相应组织(一般距肛缘3 cm以上),切口向外延长3~5 cm,中间宽度约2~3 cm。在切口内用血管钳向脓腔方向钝性分离,且靠近直肠方向,直至进入脓腔且有脓液流出。右手持长血管钳自分离口探入,左手指入直肠内配合,若能在齿线附近肠壁顺利探出,则沿长血管钳切开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使脓腔敞开(若不能顺利找到内口,可在肠壁最薄弱处或齿线处人工造内口);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分离纤维隔,使脓腔引流通畅,修剪肛管处两侧皮缘及括约肌断端,使切口呈“V”字形开放。用刮匙搔刮脓腔,清除脓液及坏死的管壁。用凡士林油纱布填塞脓腔切口,纱布加压包扎。术中应注意妥善止血,必要时可使用电刀。视术中情况考虑使用橡胶引流管或采用对口引流

1.3 术后处置情况 抗生素首选头孢类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用量:2 g,静脉点滴,每日两次;甲硝唑用量:每日1~2 g,静脉点滴。术后连续使用5~8 d。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支持疗法。术后换药[1]:使用南京市中医院产消肿洗剂常规坐浴熏蒸,每次15~30分钟,常规换药后使用该院产消炎膏或乌敛酶膏涂布创腔周围,脓腔和创口填凡士林油纱条充分引流,直至完全愈合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无粪便和气、液失禁;显效:切口一期愈合术后偶有液体溢出肛外;无效:术后切口久不愈合,继发形成肛瘘。

2.2 效果 治愈16例,占88.9%;显效1例,占5.55%;无效1例,占5.55%,经二次治疗后痊愈。疗程16~40 d,平均21 d。术后3个月随访,有随访结果者15例,除1例时有肛门漏气或少许渗液潮湿外,其余未见异常。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