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探讨

进行事业单位经营性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费用

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实际情况,在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直接用于经营活动消耗的材料、工资等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直接计入经营支出

对在事业支出中统一开支而又难以划清的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活动占用单位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应当参照企业的折旧制度提取修购基金,所提取的修购基金应当集中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

第二,实行经营支出与收入配比。

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资源,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或产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公共事业的发展。

为了全面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效率和收益情况,应实行经营支出经营收入相配比的原则,在正确归结经营支出费用的基础上,将经营支出与同期经营收入对应核算,以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收益的真实情况。

第三,进行成本核算以提高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是以获得经济收益来补充公共事业发展所需资金。

为此,在开展经营活动中,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当通过成本核算,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费用消耗,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成果,提高经济效益。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贾明春.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杨金凤(1973—),女,汉族,会计师,鸡西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会计。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