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

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

编者的话:   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养猪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什么原因造成国内猪肉市场大起大落?如何看待当前市场形势。近期,本刊记者走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倾听他们的观点陈述。肉价依然高企,对话还在继续,本刊将连载此番对话录,冀望能对读者研判形势有所助益。      时间:2011年8月17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关村大厦大北农集团总部   人物:大北农集团副总裁 宋维平博士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毛绪强我们首先想了解一个基本情况,谁现在是养猪行业的主体?是散户?还是企业?      宋维平博士:国内生猪养殖主要分散养规模化养殖,2007年往后散养每年都有巨大变化,变动幅度约为10%左右。2010年底,在国内整个生猪饲养量中散养户占到70—90%,到2011年上半年底,散养户的规模大于规模化养殖专业户。   那么怎么界定是散户规模化?业界普遍认为在年养量50头以下的称之为散户,50头以上的称之为规模化。实际上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我更乐于把他们一律视为养猪单元。   毛绪强肉价涨这么高,是不是退出这个行业的人比进入的人多呢?      宋维平博士:大量人退出这个领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竟是退出的人多还是进入的人多,我们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50头以下的散户减少,那么减少的这些散户去哪了?两个去向,一部分散户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成为了规模化养殖户。现在情况看,大约10家散养户有2到3家成为规模化养户,其余退出了这个领域。 代写论文    让我们测算一下,有10家散户。每家一年养殖50头,那么10家每年总共出栏500头,当有8家散户不搞养殖退出,另外两家需要填补8家退出的空缺,就是400头猪。每家就要分担200头猪。一家每年要出栏250头猪。他们能达到这个生产能力吗?很难。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退出户就变成了猪肉的净消费户。    规模化养殖究竟是什么概念?一般简单理解为数量增加,事实上,数量也是我们统计规模化的唯一指标。但如果还是那些人在沿用传统技术饲养更多的猪,那在我看来,他们依然是散户。   毛绪强肉价高涨,肯定是猪少了。猪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宋维平博士:我每年都要有两个月时间到农村去实地调研。看到的情况很让人心疼。首先是疫病的困扰,疾病造成母猪流产、死胎。小猪成活率低。我看到的情况是,平均一头母猪一年只能提供11—12头商品猪。在发达国家,这个指标可以达到31—32头,低的也可以达到25—26头。    其次,从养殖户来说,养殖的数量多了,但是技术环境还是50头猪的水平,会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目前1头母猪生产的商品猪也就在5头左右。这比国外要少上一倍还多。生猪应有的生产能力损失率达到20—30%.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平均一户养一头猪,能干的养两头。,即使是养上三头猪,一户就有一个圈,圈和圈之间是相互隔绝的。而且清洁卫生也做得也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每头猪享受的设施是到位的。现在养猪户数量扩大之后,基础设施就严重不足了。前不久我在河北看了几家,他们产仔猪就用火炕。采光、通风、粪便处理不好,再好的品种也养不出来。 论文网       毛绪强:有人说,现在猪的疫病发生太多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宋维平博士我们还没有确立一个真正的防疫概念。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防疫就是打针吃药。但这里就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物安全和消毒。也就是说,圈与圈之间,要有一个间隔。我们现在大规模开发疫苗,大上疫苗厂。这并不论文联盟利于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把所有传染病控制都建立在疫苗基础上是不行的。毋庸讳言,我们动物疫病防疫还停留在治标阶段,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打疫苗,猪就必死无疑。此外还存在着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动物营养水平没跟上,品种退化等等。不仅散户,即使规模养殖场品种退化也很严重。有些千头肉猪场,品种退化严重,生出的小猪花花绿绿的。品种退化后的猪,体质弱、繁殖率低、生长速度缓慢。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让活畜长途运输也是致使疫病的一个重要成因,现在一个病在广西爆发,要不了一个月就能传到哈尔滨。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