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浅析

【摘要】 会计 电算化的全通用理论主要表现在核算方法、主控模块及主辅核算的全通用理论

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 发展。

会计电算化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

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

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

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

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

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

(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 计算 、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

(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

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账簿数据——报表数据”。

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是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

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

(4)通用会计核算制度。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 企业 会计制度》,这是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

(5)各模块的全通用

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为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

实际上各单位的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代写论文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

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 电子 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设计模块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

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

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9个专门方法通用会计电算化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