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如何发展旅游业

甘南旅游丰富境然风光秀丽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

旅游以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性、多样性特色而著称世。

近年随着全球旅游热兴起这里已成独具魅力西部藏区旅游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化黄金热线良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奠定了甘南旅游发展广阔前景。

甘南旅游发展历程。

甘南旅游业起步较晚了从无到有从到不断丰富和全面发展程特别是“九五”期旅游业得到了进步发展使旅游业有了全新视角和深层次认识赋予有形理念逐步提升到旅游、市场、产业重要地位被公认我州新济增长和和新型支柱产业

回顾甘南旅游业进程有明显四发展阶段阶段从986年至996年这阶段甘南旅游处然发展和认识萌芽期对发展旅游业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体现工作和行动上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有了更进步认识不断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组织领导99年成立了甘南州外事侨旅游局引起了全州上下对旅游业重视和关;二阶段997年至00年这期随着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甘南旅游业扬起了风帆进入了全面开放开发阶段确立了旅游产业地位成立了旅游领导组将旅游业确定甘南五优势把旅游业摆了重要议事日程上召开了三次全州旅游工作会议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四川、云南等地学习考察总结验出台了《关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定》颁布了《甘南藏族治州旅游管理条例》编制了《甘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增强了加快旅游发展觉性和紧迫感;三阶段从003年0月至005年8月四次全州旅游工作会议(即腊子口全州旅游济工作会议)召开州委、州政府实施追赶战略促进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旅游业摆突出位置优先发展提出了甘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年打基础三年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总体要并出台了《关甘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实施见》充实强化了州旅游济工作领导组职能这阶段由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州上下齐心合力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树立了甘南旅游发展新里程碑。

四阶段即005年9月至今这阶段甘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宣传促销成效显著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产业地位日趋显著。

二、甘南旅游发展现状

这些年由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思路清晰任明确全州上下齐心协力以基础以市场导向以项目动力以效益核心倾尽全力推产业突出特色创品牌全民参与促发展通系列措施实施有力推进了旅游济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发展势头产生了明显综合效益。

主要表现。

()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

003年0月腊子口全州旅游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定把旅游业作全州新济增长和支柱产业培育提出了“年迈步三年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奋斗目标。

确保这目标实现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甘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见》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上下动、目标管理工作新格局。

四年多州县市委、政府高重视旅游发展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把旅游业作三产业龙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产业培育增强了开拓创新识加了投入和开发建设力。

全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关全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见》和《甘南藏族治州旅游管理条例》方面做了量工作取得了定成效。

是《见》出台和《条例》审议通以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见》和《条例》学习和宣传增强了各级领导重视发展旅游济识把旅游产业作“把手”工程狠抓策部署;“旅游济”、“旅游兴州”、“业兴、业旺”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办旅游积极性不断高涨。

二是州上委托兰州学、科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了高起、高水准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甘南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09-05)》各县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部完成《临潭县冶力关景区修建性详规》、《夏河县拉卜楞景区建设性详规》、《卓尼县洮河风情线及峪沟景区修建性详规》、《迭部县腊子口景区建设性详规》、碌曲则岔石林、郎木寺、玛曲贡塞尔卡木道、合作南山当周沟、卓尼峪沟等景区修建性详规也相继编制完成。

目前全州旅游景区建设性详规已基编制完成。

这些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 [][]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策依据和可具体操作蓝。

三是不断加投入增加扶持力。

003年至09年州县市财政旅游开发共投入金亿元;全州先引进旅游开发项目引进金达365亿元;全州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共计0总投约36亿元建成和续建旅游道路建设项目条总投87亿元。

(二)旅游济增长势头越越。

003年至09年这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海外游客65306万人次其海外游客3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五年三项指标年增长0%、33%、837%。

00年实现了旅游业“年迈步”奋斗目标09年实现了旅游业“三年发展”奋斗目标。

09年全州共接待游客888万人次是00年3倍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是00年677倍。

五年旅游济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是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三产业发展

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宾馆78其星级宾馆3(三星级8二星级星级)旅游定宾馆9其它非星级宾馆35。

现有国旅游社8。

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二是促进了信息通讯业发展

目前全州已有6处景区开通了移动电话。

三是市政建设步伐加快。

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县市开展了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塑造和提升了旅游县城新形象;临潭县冶力关实施旅游城镇“绿、亮、净、美、畅”五形象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城镇品牌形象。

四是带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

各县市近几年培育旅游产业程把旅游开发与调整产业结构移剩余劳力和扶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通宣传鼓励型示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动员景区周围农牧民群众通参与旅游开发脱贫致富成效非常显著。

截止09年底我州已有“农(牧)乐”570已具规模达0每户年收入78万元高年收入超0万元;景区乘马3每户年收入万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也民手工业者创造了丰厚利润洮砚、根雕、牛羊头骨、金银饰品、藏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极提高。

(三)旅游市场开拓能力越越强。

近几年州县市通举办旅游艺术节参加国际、国旅游交易会制作旅游风光宣传片与以央电视台代表众多主流媒体合作进行旅游宣传积极组织旅游篷车赴省外进行市场促销邀请批旅行商、摄影、作、记者甘南采风、踩线进入甘南境重要路口和旅游客地设立型旅游形象宣传牌以及连续举办两届“锅庄舞赛”和09年省“两会”期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形式不断开拓旅游客市场努力提升“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形象。

通几年不懈努力“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已成全国知名节庆品牌玛曲格萨尔赛马会、临潭万人拔河比赛、正月祈愿法会、娘乃节、毛兰木法会等节庆活动已发展成熟。

尤其是今年举办“高空王子阿迪力横渡冶力关冶木河峡谷”活动影响广泛达到了推介旅游精品、树立旅游新形象目。

通卓有成效宣传推介工作甘南旅游甘南特色旅游逐步被外界了和认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省外已拥有定知名而且影响逐年扩。

(四)行业管理日趋规。

是依据《甘南藏族治州旅游管理条例》力整顿和规旅游市场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二是不断深化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和市场秩序检。

三是加强业培训提高水平。

近五年共举办统计员、景区导游、员、部门理等培训班8期接受培训人员达86人。

四是严格执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不断推进晋“”工作。

目前全州有国级景区处其级3处级处级7处有国级物保护单位3处国级森林公6处省级森林公5处省级地质公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处甘肃省历史化名镇座。

加强景区开发步伐和科学管理分别成立了冶力关、腊子口、峪沟、康多峡等风景管理局。

五是出台了《甘肃省‘农(牧)乐’地方标准》、《甘南旅游质量监督与纠察办法》、《甘南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规性件。

(五)旅游产品渐趋多样化。

围绕树立“九色甘南香巴拉”、“生态甘南山青、水清、人亲”、“人甘南风动、幡动、心动”等品牌形象紧抓重不动摇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包装推出了十王牌景和十六重旅游景区

先推出了“休闲甘南二日游与甘南全境七日游”、“甘南人游甘南”等多条精品线路以及驾游、助游等旅游新品散客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

甘南旅游产品从传统宗教朝觐旅游、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临潭冶力关和卓尼峪沟心生态山水游以夏河拉卜楞寺和碌曲郎木寺心宗教朝觐游以玛曲心草原湿地游以迭部腊子口心红色化游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由各项工作力加促进了甘南旅游业快速发展“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已引起了国外新闻界和旅游业界广泛关各种美誉接踵而。

甘南先被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心、西部开发活动组织委员会评“西部具魅力旅游景区”。

被美国具权威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让生命感受由’世界50户外天堂”被《国国地理》、《尚旅游》杂志评“‘梦幻旅’V人生要50地方”。

被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合会评“国具民族特色旅游目地”。

三、甘南旅游发展存主要问题。

()旅游开发金不足总体开发缺乏广和深。

目前甘南旅游开发金基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专项基金分年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

旅游开发速远不能与迅速增长游客相适应。

由金不足相配套交通、能和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许多景区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景观无法带济效益。

开发建设景区都存设施还不配套景观开发较单造成特色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

(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州地位不相适应。

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欠缺如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是旅游活动重要容也是现代旅游发展重要增长。

目前甘南旅游商品开发滞生产企业少批量还没有形成规模营缺乏旅游定商场和较专业市场。

缺乏物美价廉、便携带特色旅游纪念品象唐卡、洮砚等价格既高又难以携带难以满足不层次游客要。

旅游娱乐方面只有单民族歌舞而这样民族歌舞也有向“现代化”发展倾向很难与旅游者融体缺乏参与性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旅游业缺乏现代营销识宣传力不够。

甘南已将旅游业作跨越式发展支柱产业重培育然而往往把力集对进行种种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整体缺乏营销识对现代旅游市场调研究甚少不能有效掌握旅游者心理和行所以不能很满足旅游者终旅游业对国民济贡献尚不突出游客人消费却偏低高端游客比重较从游客消费结构看目前仍以观光性济型游客主高消费游客总量偏少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09年人消费水平仅97元比迪庆、丽江、九寨沟分别低57元、859元、80元。

表面上看只是消费水平问题实质上反映出甘南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旅游产品、质量、营销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存较差距。

(四)旅游产业创新不足景推介尚欠整合。

总体看甘南旅游产品开发还比较粗放续产品开发比较薄弱旅游产品型升级力有待加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缺乏龙头企业且结构松散整体效益低。

多年发展甘南创建了些名牌如拉卜楞寺、郎木寺、冶力关、峪沟、腊子口等。

但是对创建旅游名牌以及如何利用旅游名牌所带市场效应和济效益从概念上和观念上认识都还比较肤浅。

各县市对旅游产品推介还停留传统模式上把己拥有景区景逐端出。

单景某区域或许就像颗珍珠样闪闪发光但放全国乃至世界围是很难引起买兴趣。

缺乏有效整合各县市各吹各打、各景缺乏系有碍甘南整体旅游形象确立。

四、甘南旅游业整合开发对策。

()以政府主导统筹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整合。

甘南旅游开发合作各县市政府要以开放识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制障碍防止条块分割实现跨行政区域公共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各旅游区、景区、景等应共编制区域旅游开发规划避免近距离旅游景区()重复建设和旅游业恶性竞争;政府应积极引导区域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改革组建跨行业型旅游企业集团。

正确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前提下综合考虑区域旅游吸引力和开发环境等因素区别开发条件确定旅游开发次序优化开发序列进而走向整区域旅游济系统相对衡发展

(二)选准特色构筑甘南旅游名牌

构筑甘南旅游名牌必须突出特色强调精品、名牌识。

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线;名牌,是旅游特色升华。

甘南旅游有许多独具特色拥有世界上绿色峡谷群亚洲天然草原国美湿地;拥有闻名遐尔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宗主寺夏河拉卜楞寺、“东方瑞士”称全国魅力名镇0强郎木寺;有彪炳史册革命历史遗有独特浓郁民族风情有丰富多彩节庆活动。

这些旅游地真正卖和创建名牌核就是“世界”。

所以创建旅游名牌产品必须出具有国际、国两市场效应核心特色,方能带动其附属特色促进甘南旅游业实现质飞跃。

名牌旅游产品背应当是名牌旅游企业创建甘南旅游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还要进行品牌化营和管理。

迈创建甘南旅游名牌关键性步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方面走“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和“精品出绝品精品促普品”良性循环发展路。

(三)共拓市场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按照价值链理念类旅游地用己价值链强势部分(核心优势)与其它旅游地强势部分相结合通集聚整合产生规模济和集群效应;不类型旅游地则可以突出比较优势实现旅游要素体化营和旅游价值链重构通优势补与整合作用产生倍增效应提升合作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甘南与周边地区旅游既有相似性又有补性补性旅游可突出各优势通多样化产品组合提升产品涵与品位重构并延长旅游产品价值链;相似性旅游定程上具有市场共轭特征则可以强强合将各强势进行重新整合协调双方市场份额明确各市场定位推动共市场持续拓展。

当然由合作各方目标都是了追利益化因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整合程各合作单元要通整合区域旅游发展政策通规制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从而协调各方旅游济利益分配。

(四)坚持科教兴旅人才共育构建区域旅游络。

旅游发展离不开强有力人力智力支撑各区域应该加强旅游教育交流与合作高赡远瞩地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多形式地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特别是要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对旅游人才使用和管理形成合理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积极吸引州外各类旅游人才流入促进甘南旅游开发旅游业迅速发展

区域旅游开发目标是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限由流动多方位实现配置优选择从而构建完善区域旅游络体系。

所以甘南应该重视和鼓励有关旅游科研工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络建立起各地方信息交流制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设集询、检、预订等功能身旅游目地信息系统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综合信息。

实现旅游统计、景区监测、旅行社管理、旅游人才信息等工作动化与络化真正实现管理动态化和科学化。

(五)严格保护旅游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环境成”和“持续发展旅游业要量环境建设投入”现代理念这样才能避免走“先污染治理”老路将甘南旅游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到条有序和法制明旅游发展道路上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旅游开发目标。

必须继续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原则加强对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加对然生态环境和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治理、对然化遗产和物古迹保护力使旅游业与化产业形成动建立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机制。

相关热词 旅游业调研报告发展现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