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出血急诊介入治疗20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出血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支气管咯血5例,产后大出血5例,下消化道出血3例,腹部手术后不明原因出血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4例,股深动脉出血1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PVA、弹簧钢圈。结果:栓塞成功率86.7%,有2例支气管咯血患者在术后第5天、第20天再次出血,其中1例再次栓塞后止血。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15个月,没有再次出血。结论:动脉出血介入栓塞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

【关键词】 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

回顾2001年6月至2006年9月20例动脉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患者,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4岁~75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支气管咯血5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3例,腹部手术后不明原因出血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4例,外伤性股深动脉出血1例,所有患者都出现血压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压维持在60 mmHg~100 mmHg/40 mmHg~60 mmHg(1 mmHg=0.133 Kpa)。

1.2 方法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寻找出血动脉。使用岛津IDR1000血管造影机,Cobra导管,RH导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进一步超选择插管,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PVA、弹簧钢圈,造影复查出血动脉完全闭塞为止。

2 结果。

本组20例中,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气管动脉出血5例,髂内动脉分支出血9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出血1例,空肠动脉出血1例,直肠上动脉出血1例,股深动脉出血1例。支气管咯血患者造影表现为支气管动脉末梢分支紊乱及造影剂外溢,肠道出血可以表现为片状、多发的斑点状造影剂外渗或者假性动脉瘤,产后大出血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往往出血量很大,可见造影剂大量外溢。栓塞出血停止,血压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内,有2例支气管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分别于第5天、第20天再次出血,其中1例再次造影,发现内乳动脉参与供血,栓塞后未再出血,另1例内科保守治疗,随访2个月~15个月,所有患者没有再次出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