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探讨。

公共政策学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公共政策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公共政策学的教论文联盟学体系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但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教学却比较缺乏。由于学科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合理的设计,以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应凸显专业特色,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根据专业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于1998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①公共事业管理指公共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对公共政策这一手段的运用。公共政策既是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又是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杠杆和工具。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论文网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策系统和政策运行过程,学会政策分析的初步方法。具体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四个一,即培养一种习惯、理解一套理论、掌握一套方法、具备一系列的能力,从而达到改进政策系统,提升公共事业政策的质量和效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培养一种习惯,即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政策运行的习惯,要经常关注国家出台和调整了哪些关于公共事业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运行情况和执行效力如何等,以提高学生的政策敏锐性和洞察力,为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政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解一套理论,即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公共政策的内涵、特征、本质、功能等理论,了解古今中外的政策思想和政策运行过程。掌握一种方法,即政策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目标确立的方法、方案搜寻的方法、结果预测的方法、方案比较的方法、效果评估的方法。②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即培养同学们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能力,特别是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二、根据专业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内容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实际教学中,限于教学时间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根据专业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公共政策学的教材比较多,代表性的教材有宁骚的《公共政策学》、陈庆云的《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严强的《公共政策学》等。从教材内容看,有的侧重于公共政策系统和过程的阐述,有的侧重于公共政策分析,有的两者兼顾。比如,宁骚的《公共政策学》侧重于政策本质、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讲述。陈庆云的《公共政策分析》主要侧重于政策问题、议程、方案、效果等的分析。陈振明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和严强的《公共政策学》基本实现了理论分析技术、方法的兼顾。过去,公共政策学的教学一直注重于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讲授,关于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由于教材偏好、任课老师知识背景、涉及知识面宽、教学难度大等原因涉及较少。进入21世纪,公共事务日趋繁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分析的功能日益凸显,它可以应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直觉、判断、创造力等能力及潜能,帮助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③。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内容应当在讲授政策系统、政策过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政策分析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建构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分析政策方案、预测政策实施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监控政策执行过程、评价政策效果,以减少以后工作中政策制定的失误,提高政策实施的效能,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水平。   三、根据专业要求改革教学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怀意识和分析政策问题、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研讨式教 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