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新技术:维持心率、改善心功能“一举两得”

李若谷。

传统起搏治疗:非生理性起搏,易导致心室收缩同步

心脏起搏治疗起源于半个世纪前,如今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不过,传统的心脏起搏治疗虽然可以解决心动过缓的问题,但由于其将起搏电极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心脏的“墙壁”),不是生理性起搏,会人为造成左右心室收缩同步的问题。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有赖于心脏有力、协调、同步收缩。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不同步,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会加重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左束区域起搏:生理性起搏,有助于维持心功能

近年来,左束区域起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左束区域起搏技术是一项由我国发明的起搏新技术,创新性地将起搏电极放在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电路”),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相对于传统起搏方式,左束区域起搏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起搏电极直接放置在左束区域起搏冲动沿左、右束支等正常的心脏传导束下传,与正常心脏传导过程一致,是一种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可以保持左右心室收缩同步,有助于维持心功能,尤其适用于存在心功能减退的心动过缓患者。

图一是一名接受了传统起搏治疗患者的心脏同步性显像图(PSD)。PSD的颜色与心室同步严重程度相关,由重到轻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患者术前心率为35次/分,术后心率为73次/分。起搏治疗虽然解决了其心动过缓的问题,但与术前相比,其心脏收缩同步性变差了(红色区域面积变大)。

图二是一名接受了左束区域起搏治疗患者的心脏同步显像图。该患者术前心率为45次/分,术后心率为83次/分。PSD显示,采用左束区域起搏治疗起搏器植入后,既解决了心动过缓的问题,也改善了心脏收缩同步性(黄色区域面积变小)。

图三是一名心动过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同步显像图。该患者术前存在左束区域传导阻滞合并心力衰竭。术后左束区域传导恢复正常,心脏收缩同步性也得以改善。同时,超声心动图显示其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的主要指标)也比术前有了明显提高。

与常规起搏器植入手术相比,左束区域起搏技术耗时相对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但就疗效来看,其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保護心功能的作用远优于传统起搏治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