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

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其实,随缘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

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悦的可能性。

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

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与你相视一笑,这便是缘。

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

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

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

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

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

“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随缘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

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

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

”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

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

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   吕丽妮荐自《现代生活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