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在疗养院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对35~64岁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方法 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在我院疗养或进行健康体检的35~64岁人群6933例进行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估。结果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低危),男性为97.78%,女性为98.55%。发病危险度≥20%者(高危),男性为0.56%,女性为0.11%,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相对简便、准确地筛选出高危人群,为积极的健康干预打下基础,十分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及疗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危险评估 评估工具 健康管理。

近年来在我国心脑血管病(CVD)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原因排行的双第一,并且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对我国民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在健康及亚健康人群中及时筛选出CVD高危人群并给予积极干预,已成为各级医务工作者极其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对入院疗养员及健康体检人员均做了未来10年CVD发病危险度评估,为按不同危险分层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打下了基础,现将危险评估情况做以下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4年10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在我院疗养及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5~64岁人群共6933例,其中男性5139例,女性例1794例,平均年龄(45.2±6.35)岁。

1.2 方法。

1.2.1 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等重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并记录在案。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按照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计算体重指数(BMI)。

1.2.2 实验室测定。被调查者隔夜禁食12h以上,采取静脉血液,在本院检验科进行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检测,检测符合实验室质控标准。

1.2.3 判断结果。根据国人心血管病预测模型[1],将个体年龄、吸烟、糖尿病、BMI、SBP、TC共六项指标数值代入公式,直接获取某人10年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度。根据危险度数值可分为:极高危:≥40%;高危:40%、≥20%;中危:20%、≥10%;低危:10%、5%;极低危:≤5%。以≥10%即中危以上为异常。ICVD是指将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合并后的联合终点,其中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脑卒中事件包括出血性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和不能分类的脑卒中,但不包括小卒中即(TIA)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

1.2.4 统计学分析。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 11.5软件系统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绝对危险度异常检出率(表1)。不同性别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低危),男性为97.78%,女性为98.5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危险度≥20%者(高危及极高危),男性为0.56%,女性为0.11%,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