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在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道路上

龙山县第五小学是一所成立于2008年的年轻学校学校初创时有教师77人。这77名教师,有18人是从县城的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分流过来的,有59人是从农村学校考入、调入的。在随后的几年中,仍然不断有各个层次的教师进入。

这是一个复杂的教师群体,不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视野迥异,而且性格差异很大,教学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显然,这是一支“散兵游勇”,战斗力不强。

“牵牛要牵牛鼻子。”怎样打造一支团结协作、教育理念先进、富有开拓意识、教育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学校最重要、最突出的发展主题。

“四个关注”——。

寻找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及突破口选在哪里?

办学伊始,尚顺忠校长就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作了科学、清晰的定位:一是走教学教研“双师型”发展之路,二是走“赛课型”发展之路,三是走“教育管理型”发展之路。尚校长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并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

为了帮助教师们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学校选择了以关注教师个人素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关注教师自主学习,关注教师团队研修,作为促进、引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关注教师个人素质。具体做法是先理清学校教师个人素质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奉献精神欠缺,大局意识不强,基本功不扎实,律己不严等,再制定具体应对策略。

一是大力倡导“奉献、宽容、诚信、进取”的“五小”教师精神,统一教师思想,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二是设立“教师文明礼仪监督岗”,规范教师的行为;三是成立“教师基本功强化培训室”。“教师基本功强化培训室”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中午开放,由田雪梅老师担任教师普通话辅导员,向碧波老师担任教师“三笔字”辅导员,贾垒担任教师简笔画辅导员,范坤担任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和操作辅导员。三年来,“培训室”共辅导培训教师81657次,教师成了辅导培训的直接受益者。

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实施了“推门听课制度”,行政班子成员听教师的课,课前不打招呼,以便了解、观察到原汁原味的课堂风貌。有些教师“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莫名其妙”。这种高能低效的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有四:教育视野不够开阔;受传统“满堂灌”教学思想影响较深;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深陷“分数至上”的泥沼。

学校加强了专业引领,以此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在听了教研员田晓晴《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迎接挑战》专题讲座后,语文教师向小英写下心得:“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于现在的课堂了,填鸭式、灌输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也不再满足于听老师讲课了,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是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导者的时候了。”。

同时,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课堂,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从2008年到2012年,学校邀请省、州、县各级名师名家给老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作专题讲座。观摩名师课堂,听名师讲课,与名家名师对话,老师们了解“名师”,学习名师”,感悟“名师”,受益匪浅,一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关注教师的自主学习学校教师自主学习的状况做过摸底,有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师不多。这不是老师们不爱学习,而是被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事务所累,根本抽不出时间。就算能抽出点时间学习,要么是不能静下心来,要么是学习效果不佳。

怎样让教师既认真教学,又能自主参与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呢?

学校制定了《教师自主学习制度》,用制度引领教师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两本教育方面的书籍,每学期交两篇读书心得体会。学校为15个教研组订了《湖南教育》《人民教育》,还挤出经费给教师配备了电脑,鼓励老师们上网学习

关注教师的团队研修。教师的转变与成长既需要个人的努力,又需要一个与同行共同研究的平台,使教师们形成主动学习、互助交流的学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团队研修的重要一环。具体操作模式是:上课教师撰写初案——教研组集体会诊共同备课——形成定案——公开课——教研组集体点评——上课教师个人反思。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资源,实现了团队研修水平的共同提高。

微型课题研究是团队研修的重要平台。“微型课题研究”就是老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进行研究。课题即问题,老师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如何在众多的问题和困惑中寻找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呢?学校教研员“一对一”面对面地帮助各个教研组选择课题。2009年,音乐教研组原来选择的课题是《民间音乐渗透音乐教学的研究》,题目大、范围广、操作难,经过教研员的帮助,最后定为《土家民间山歌渗透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对于教研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学校尊重教师的研究成果,充分放手,同时又全程跟踪,随时掌握研究情况、研究进度,定期督查,确保研究质量。

“三个活动”——。

引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一是立足本校的教研活动。学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从2008年至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有:“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课”活动,教师教案现场设计竞赛,“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光碟观摩”活动,教师现场撰写论文比赛,县级骨干教师优质课竞赛,等等。最有意思的是即兴演讲比赛,教师临时抽取演讲题目,三分钟内完成演讲。最感人的是“展教书育人风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演讲比赛,党员教师联系实际,从教学、管理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雨夜家访、情洒讲台的吴拾秀,资助孤儿、富有爱心的戴凌,兢兢业业、勇挑重担的彭大卫,执着追梦、润物无声的陈明钊等老师,一个个平凡而又令人敬佩的人物从演讲台上走来,成为一面面党员的旗帜。

二是外出赛课活动。年轻教师学校的中流砥柱,一个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靠的就是一大批思想先进、业务过硬的年轻教师,因为他们可以凭着工作的激情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带动其他教师。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参加赛课活动,以此提高学校影响力,激活学校教研教改,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8年,田霞、彭大卫两位老师在全州体育、音乐学科教学竞赛上荣获二等奖;2009年,米卫蓉老师荣获县级数学赛课一等奖,向小英老师获县级语文赛课一等奖;2009年,汪正云老师参加省第四届“教育音像杯”教学比武决赛荣获二等奖;2010年,向江琼老师获省数学片段教学二等奖;2010年,李洁老师在省第六届小学德育课程教师教书育人风采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彭大卫老师在第九届中小学音乐教育交流会上执教《土家打击司刀、铜铃的音韵》一课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11年,在省第七届小学德育课程教师教书育人风采竞赛活动中,王小艳老师荣获二等奖。一批批青年教师通过赛课活动脱颖而出。

三是考察学习活动。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动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为了让外出学习教师把新的教育理念带回学校,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达到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对外出考察学习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为全体教师主讲培训心得。几年来,共派出100余名教师到山东、安徽、长沙、岳阳、湘潭等地学习培训,既让教师开阔了眼界,又对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两个会”——。

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人生。

教师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与学生学习一样,也不只是简单的“讲授”,同样需要“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反思型学习”“研讨性学习”……。

教师喜欢和别人交流的话题是什么?是有关自己的教学、有关自己学生的话题……。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让教师相互分享彼此成功的教学经验,共同成长;同时定期开展教师民主生活会,从精神层面关注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会议活动的主人,将所有教师推向前台。

教学研讨会。每次研讨会前,每个年级组都要上交研讨话题,并选派一名教师作3分钟的陈述发言。这种教学研讨会,从形式上看非常正规、传统,可在形式的背后,触及的是教师能否自主的问题,会不会自主的问题。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发言、敢于发言,这才是目的。

教师民主生活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教师民主生活会,时间、内容、形式都由组内教师自行商议决定。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能加强交流,增加教研组凝聚力的活动都可以开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被关怀所带来的幸福,从而树立教师们对生活的信心,激发教师们的教育热情。

几点思考。

回首几年来实施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们需要科学的引领。实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工程,我们反对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也不支持模仿照搬,或者是异想天开。由于缺少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我们常常陷入我们所反对的矛盾体中——学习他人还是自我创造?矛盾中常常封闭自我,封闭中影响了判断与决策。

二、我们需要战斗力强、开拓力强的团队。任何人的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团队,背靠背的时代已经过去,用团队的成长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同样,个人的成长也可以促进团队的成长,需要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开拓力。

三、我们需要对教师五年规划的达标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大部分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规划的目标。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规划目标没有达成。对这部分教师怎样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是否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策略激励他们朝自己的规划目标努力呢?

四、我们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成长规划。“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不能一成不变,就像学校的发展规划需要不断调整一样,教师成长规划也需要及时修订和增加新的内容。

(作者单位:龙山县第五小学)。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