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例改革面面观⑨ 改革开放面面观

谈从捉到捉②      图1,选自“棋友杯”全国象棋大奖赛,抚顺市王希顺与沈阳市赵卫军弈战的对局。

红先炮五退二,炮9进2,炮五进二,炮9退2,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三次。

红方炮五退二的走子性质如何裁定引起争辩。

第一种意见红方炮五退二,走子前不存在捉,倘若红方走子前走马五退七抽捉黑车,黑方则炮9平5吃炮照将,待红方应将后再从容避车。

这样红方非但不能得子,反倒偷鸡不成丢把米,白丢一炮。

红方走子后,才能从容用马抽吃黑车,这是从没捉到捉,裁决炮五退二为捉。

第二种意见炮五退二即为从捉到捉,因为在黑方还没有退炮邀兑前,红方炮马就在联合捉车与捉象,走动后有无新的捉子行为,应当按闲着处理。

实质上第一种意见是从没有走动红炮前的局面为裁决炮五退走子性质的依据,这也是近些年通常判断某着棋走子性质的惯用思维方法。

而第二种意见则是把没有走动黑炮前的局面作为裁决炮五退走子性质的依据。

大家可以试想,在通常情况下,判断某一着棋的走子性质时,是以这着棋未动前的局面为依据。

偏偏遇到从捉到捉时,在判断走子性质时却以对方还没有走子时为依据,岂不令人无所适从?   本例若按第一种意见裁决红方是二打,黑方为二闲,应由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若按第二种意见判,双方均为二闲,应立即判和。

图2,是笔者与棋友田原在其醋吧弈战时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先车四进三,车4进3,车四退三,车4退3,红方步步用车捉失去离线自由的黑车,是长捉。

黑方进车与退车的走子性质引发了我与田原的争执。

我认为黑方走子前根本不存在捉,假若黑方强行用炮轰炮,红方则车四平六,士5进4,车六进一,将4平5,马一进三,将5进1,炮一进七成“马后炮”杀,只有存黑方进车或者退车后,才对红炮有捉。

显然这是从没捉到捉,应当按捉处理。

棋友田原却与我的意见相反,他认为黑方车炮早已把红炮拴死,黑方进车退车避捉,是从捉到捉的闲着。

至今,我俩的意见也未统一,仍然各持己见,究竟谁为盲点所惑?直至2002年在第二届BGN世界象棋挑战赛时才有了答案。

图3,选自第二届BGN世界象棋挑战赛第三轮第二局,广东吕钦与上海孙勇征对阵时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先马八退七,炮4进1,马七进八,炮4退l。

红方退马进马长捉黑炮,属禁止着法。

黑方进炮退炮走子性质似在两可之间。

第一种意见认为,黑方进炮退炮前若要抽吃红方中马,进炮前要付出炮、马的代价,得不偿失;退炮前也要付出炮的代价,得不偿失。

只有在进炮退炮后才能白吃红中马,构成得子。

因此黑方进炮退炮均为捉。

第二种意见认为,黑方炮马原来就已经捉着红方中马与中相,走动无新的捉子行为,应当闲着处理。

结果裁剡长采用了第一种意见裁决如下:红方退马进马,长捉黑炮是二打。

黑方进炮退炮长要抽吃红马也是二打。

因双方均为禁止着法,符合不变作和的规定,立即判和。

应当说裁判长采用了第一种意见,除了勇气可嘉外,无形中也向《99规则》中有关从捉到捉的规定提出了挑战。

在2006年第4季度中象协召开的有关规则修改的会议上,大多数人赞成裁判长的裁决,并对《99规则》中有关从提到捉的条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主要动向是从捉出了修改意见,其主要动向是从捉到捉若在本质上发生变化时,应按打裁决

编辑 老 张。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