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解]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泰山极顶南侧。

碧霞祠又称碧霞灵佑宫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重要信仰。

下面是编整理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讲欢迎参考!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祖庭位泰山极顶南天街东首北依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

元君上庙泰山高山古建筑群宋祥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

祠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山门、香亭、殿轴线两侧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称。

宋真宗祥元年(008年)东封泰山雕玉女像凿龛供玉女池旁。

至宋元年始建玉女祠金改称昭真观明洪武年重修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拓建重修正殿施铜瓦万历四十三年(65年)铸铜亭(当称金阙现存岱庙)。

清代顺治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建御碑亭及钟鼓楼治年建香亭。

其康熙年因水冲庙毁而重修道光十五年(835年)又重修。

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规模及明代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清代晚期风格。

南门筑重台上前廊式。

廊下东、西山墙上筑神台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

正殿上覆盖瓦、鸱吻、檐铃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

殿5面阔7米进深5米通高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檩前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

正宽5米次宽 米稍宽35米檐下斗拱柱头科单杪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托桃尖梁头平身科各数量不正6柁次5柁稍柁单杪双下昂五踩。

斗拱上承托蚂蚱头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檐下檐下亦施斗拱形式与前面相。

屋面筒瓦、脊螭吻、垂脊、垂兽等构件皆铜铸。

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6兽和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铜铸。

歇山与山墙交角处饰人物图案每面9。

殿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

柱上施井形天花板正斗拱相围呈八角形藻井高浮雕盘龙戏珠。

正和西次设石雕仰覆莲纹须弥座神台正神台装木构雕花神龛祀元君铜像两侧眼光、送生两神铜像;东次神台供眼光奶奶及二侍女铜像西次神台供送子娘娘和二侍女铜像

正殿悬康熙帝巨匾“福绥海宇”。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山门、香亭、殿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

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米东西宽 39米总面积9796平方米。

照壁和火池南神门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墙顶北面镶石板 块“万代瞻仰”。

壁高35米宽5米厚065米。

火池照壁北又名金藏库砖石建造面阔53米进深53米通高57米无梁檩横砖发券筒瓦五脊歇山顶

面北开门东西山墙各开窗是香客焚烧币帛及香纸地方。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

火池有照壁“万代瞻仰”。

门上有歌舞楼门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

院东钟楼西鼓楼北重台。

火池北石砌方形顶部条石平铺。

门宽7米进深 56米高73米东西各有房门相对。

门有歌舞楼3面阔979米进深95米通高9米两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东西山顶各开拱形门北面无壁。

檐檩垫板等施墨线金彩绘。

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石砌拱形门洞高3米宽35米进深5米。

上筑阁楼各3面阔88米进深35 米通高9米二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墨线金彩绘。

三神门各有北向房顶部铺条石将东西阁楼和歌舞楼连起有石阶相通。

钟鼓楼位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面阔、进深5米通高738米方形重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楼身施四通柱上下层施四楞木铺钉木板。

上屋施角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

金枋上横置圆梁悬挂兽钮莲口铜钟。

墨线金彩绘。

山门5面阔98米进深通高5米五柱九檩七架梁柱前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顶筒瓦板瓦、脊垂脊、勾头、滴水、螭吻、走兽等铁铸。

正次柱下装3门稍檐下砌墙开圆拱窗置青龙、白虎、曲、武曲星君铜像

檐下斗拱柱头科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柁也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

斗拱檐檩普柏枋、阑额、垫板、由额及雀替施墨线金彩绘。

东西御碑亭位山门两侧方形面阔进深6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

檐下斗拱斗二升交麻叶头。

下层四周砌墙。

两碑亭开南向门及向院门。

斗拱檩枋上施墨线金彩绘。

亭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碑。

东西配殿各3面阔3米进深77米通高8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

檐下斗拱柱头科单下昂三踩。

斗拱上承托抱头梁(蚂蚱头状)平身科单下昂三踩。

斗拱上托六分头檩枋斗拱上饰墨线金彩绘。

东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铜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铜像

瓦面板瓦、筒瓦、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铁铸。

院香亭即明万历年所铸金阙处金阙移山下。

今亭重檐八角祀元君铜像

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明万历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天启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

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香亭正殿前院方形面阔进深58米通高83米。

亭身四通柱周列角柱和辅角柱共根形成下层环廊。

柱上施斗拱、柱头科斗二升交麻叶头平身科每面8斗二升蚂蚱头。

上层柱头科斗拱单昂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面6影作斗三升。

黄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顶

亭设神龛供碧霞元君铜像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有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

清代改驻跸亭。

院南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

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院批准全国二十处重道教宫观。

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