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科公司治理生态与财务舞弊案例剖析

美国泰科国际有限公司(Tyco International Ltd,以下简称泰科)始创于1960年,其前身只是一个为政府部门提供实验服务的实验宣。1973年,泰科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开始了其全方位、多领域的扩张之路,通过收购兼并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元件制造商、世界最大的防火系统和电子安全服务的生产商、世界最大的流量控制阀门制造商、世界最大的海底通信系统服务商。泰科的经营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雇佣了26万员工,2003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股票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是企业界一艘不折不扣的“泰坦尼克”,在相关领域里仅次于通用电气公司。

一、“丑闻冰山”突现。

正当华尔街为泰科的迅速崛起惊叹不已,并称其为“通用电气”的克隆版本时,这艘巨轮却突然撞上了“丑闻冰山”。

2002年初,一笔未經授权的2000万美元奖金引起了泰科董事会的注意,并委托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这笔奖金是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 (Dennis Kozlowski)支付给前董事兼薪酬委员会主席沃尔什(Frank置。Walsh)的所谓“中介费”,以奖励其在泰科收购CIT金融公司过程中的“撮合作用”。可是,数额如此巨大的奖金居然并未得到董事会的认可与授权,这引起了董事会科兹洛夫斯基的不满与怀疑。但董事会仍将其视为孤立的事件,并未对其采取进一步行动。直到2002年6月1日,另一重磅炸弹引爆。泰科董事会突然被告知科兹洛夫斯基因偷逃艺术品销售税180万美元而正在接受纽约地区法院的犯罪调查并极有可能被起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科兹洛夫斯基和首席法律顾问贝尔尼克(Mark A.Belnick)企图“瞒天过海”,未及时通知董事会配合司法调查,使泰科陷入了妨碍司法公正的丑闻中。此事终于让泰科董事会科兹洛夫斯基的诚信彻底失去了信心,并于6月3日凌晨1:30宣布解雇科兹洛夫斯基

正如“冰山理论”所指出,被发现的舞弊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为惊人的舞弊往往隐藏在深海之中。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泰科前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科兹洛夫斯基、前首席财务官斯沃茨(Mark H.Swaltz)、前董事沃尔什、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贝尔尼克先后被告上了法庭,其中科兹洛夫斯基和斯沃茨更是以贪污、舞弊、共谋、巨额盗窃、伪造公司支出账目、非法出售股票等多项罪名被指控非法敛财多迭6亿美元,并可能面临长达30牟的牢狱之灾。截至2002年底,泰科撤换了60多名高管人员,包括首席财务官、法律总顾问、财务总监以及人力资源总监等等,此外泰科还撤换了整个董事会。这样力度的“清理门户”行动在美国企业历史上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由于该案性质恶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纽约地区法院、能源及交易委员会、新罕布什尔地区法院等机构纷纷介入对泰科的调查。一时间,各类诉讼铺天盖地,资本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债券评级一降再降,客户和供应商避而远之,2002年报爆出巨亏近100亿美元,泰科这艘“泰坦尼克”在“丑闻冰山”的猛烈撞击下已摇摇欲坠。

二、“马奇诺防线”背后的财富掠夺。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正是泰科“掌舵人”科兹洛夫斯基担任首席执行官的10年时间(1992—2002)造就了这座“丑闻冰山”。泰科的公司治理如形同虚设的“马奇诺防线”,为科兹洛夫斯基高管人员肆无忌惮地掠夺股东财富铺就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

1、迁职计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995年3月,科兹洛夫斯基决定在纽约设立泰科办事处,并进行一些人员的调动。为此,他制定了一项迁职计划,为相关人员提供福利补贴。按照披露要求,如果迁职计划只涉及少数高管人员,则必须在“投票权代理申明”中详细披露;而如果迁职计划涉及大多数相关人员,则无需进行详细披露。为了绕过“投票权代理申明”的规定,科兹洛夫斯基董事会提交了一份“非歧视性迁职计划”并获得通过,根据这份新计划,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将得到福利补贴且无需披露。可是,这项所谓的“非歧视性迁职计划”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科兹洛夫斯基实施了另一套未经授权的迁职计划,该计划只涉及了五六名高管人员,但补偿金额却几乎是已批准计划的两倍。通过这份未经授权的秘密迁职计划科兹洛夫斯基得到了一套毗邻纽约中央公园的价值高达1680万美元的豪华住宅,并花费1400万美元进行装修。当然,一切由公司“买单”。科兹洛夫斯基得到的其他福利还包括:由泰科提供一套年租金26万美元的豪华公寓;用泰科提供的700万美元无息贷款购买另一套公寓(数月后豁免了200万美元);将其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房产以450万美元(三倍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给泰科。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超额福利都未包含在董事会批准的“非歧视性迁职计划”中。

有了上一次纽约迁职计划的“成功经验”后,科兹洛夫斯基在1997年又故伎重施,为新的佛罗里达迁职计划设计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一项是用于“瞒天过海”的非歧视性计划,而另一项是让少数高管人员获利颇丰的秘密计划。在佛罗里达迁职计划中,科兹洛夫斯基取得了近3000万美元无息贷款,而这些贷款大部分被用于购买同其迁职没有任何关系的房产。此外,科兹洛夫斯基还巧立名目从泰科获得2500万美元无息贷款。在其总额高达6200万美元的未授权无息贷款中,实际上只偿还了约2100万美元,其余的贷款中将近2000万美元被其以各种名义豁免,剩下的2100万美元被转移到了其他贷款项目下。

迁职计划还养肥了另外一只“硕鼠”—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斯沃茨。他通过佛罗里达迁职计划泰科获得了2100万美元无息贷款;通过纽约迁职计划获得了 760万美元无息贷款;通过其他项目获得无息贷款450万美元。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金额巨大的贷款均未经恰当授权。同样,他也只偿还了其中的小部分,约 1000万美元,另外的1000万美元科兹洛夫斯基擅自豁免,剩余1200万美元转入其他贷款项目。

2、自我犒赏—欲发奖金,何患无名。

科兹洛夫斯基还经常巧立各种名目,滥用公司资产来“犒赏三军”。一方面获取了巨额利益:另一方面又可彰显自己的“领导有方”。

2000年9月,科兹洛夫斯基在薪酬委员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庆祝泰科下属的Tycom公司成功上市为名,实施了一项未经授权的特殊奖励计划。根据这项奖励计划科兹洛夫斯基“代表”泰科豁免了51名高管人员高达9600万美元的公司贷款,其中包括他和首席财务官高达4958万美元的贷款。为了逃避董事会的质询,科兹洛夫斯基还与奖励计划的所有受益者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建立攻守同盟,规定任何人不得泄漏有关奖励计划的任何事宜,违反者将被没收所有既得利益。由于“做贼心虚”,科兹洛夫斯基甚至禁止相关人员保留该秘密协议的附件。

2000年11月,科兹洛夫斯基再次觅得给自己发“大红包”的时机。借泰科顺利剥离旗下的ADT汽车公司之机,科兹洛夫斯基擅自决定实施一项金额为 5079万美元的巨额奖励计划,他和首席财务官分别获得了2556万美元和1284万美元奖励。与Tvcom奖励计划一样,ADT奖励计划也是在薪酬委员会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设计和实施的,且未在“投票权代理申明”中作任何披露。

为了获得所谓的奖金,科兹洛夫斯基和斯沃茨甚至不惜谎报军情。2001年6月,泰科以1150万美元的现金和558万股Tycom公司股票的代价取得了 1500万股Flag电信公司的股票。但是,随着电信行业的不景气,Flag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但科兹洛夫斯基和斯沃茨董事会隐瞒了亏损的真实情况,仍宣称该交易为泰科带来了8000万美元的收益,并要求“论功行赏”。结果科兹洛夫斯基和斯沃茨分别获得了价值820万美元和410万美元的限制性股票奖励。真可谓“欲发奖金,何患无名”。

3、免费提款机—“主要雇员贷款项目”。

“主要雇员贷款项目”(简称KEL项目)设立于1983年,其目的是为了向高管人员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帮助其支付因持有泰科股票而发生的税款,从而鼓励高管人员长期持有泰科股票。可是,从1997年之后,这一贷款项目开始逐渐“变味”,蜕变成泰科少数高管人员的“免费提款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