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货代发展对策

[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广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影响广西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的问题很多。

本文对发展广西国际货代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广西国际货代行业发展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广西国际货代 有利条件 问题 对策      一、广西发展国际货代有利条件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广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促进国际经贸发展,繁荣运输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有利条件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货代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于2005年全面启动,广西南宁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这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商业界的交往,促进了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和投资,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年大幅度攀升,为广西国际货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广西优越的口岸条件为货代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西有着众多通往东盟国家的海陆口岸,有着的特殊的区位优势。

广西防城港、北海和钦州三个沿海港口现有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19个,基本形成以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为主的环北部湾港口群。

2006年三个沿海港口的总吞吐量达4950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35%。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2010年广西三个沿海港口吞吐量有望突破一亿吨。

同时,广西还拥有通过西江连接香港的南宁、贵港和梧州等内河口岸,东兴、凭祥、普寨和平孟等陆地口岸,优越的海陆口岸为外贸进出口和边境贸易提供了便利,为广西国际货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广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货代发展提供了保证   为了进一步发展加快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构建一个更大的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更多产业向广西沿海转移、集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在2006年7月举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大格局的构想。

这个构想丰富了中国、东盟多层次的合作,同时为广西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为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广西的防城港、钦州、北海三个沿海港口成了中外客商的投资热土,一大批大型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石化、出口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已初步建成了大型临海工业园区。

广西临海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广西的进出口货物的数量,为广西国际货代发展提供了货源保证。

二、影响广西国际货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尽管广西国际货运代理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远未适应广西作为中国通往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桥梁和我国西南各省出海大通道的需要。

影响广西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市场发展不平衡,垄断现象严重   广西的外贸货代市场一直高度垄断,由中国外运实行独家经营   1993年以后,广西国际货代市场由垄断经营走向开放竞争,货代企业由独家垄断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家,国际货代市场空前繁荣。

但是,广西货代市场出现了新的垄断现象,并且十分严重。

其一,港口、机场等口岸经营主体开设的货代公司利用其经营的有利条件,以提供优先安排泊位和优先安排装卸等手段,正在逐渐占据其经营所在地的国际货代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二,货运市场的控制权逐步转移到承运人一方,中远、中海等国有大型国际运输企业纷纷在广西的主要城市和对外开放海港设立自己的货代机构,利用自己开办航线和控制运费的有利条件,通过直接向货主揽货、安排舱位与回佣等手段,占据了部分港口和航线的国际货代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于是,造成广西国际货代发展不平衡,一些专业货代公司逐步失去货运市场的主导权,经营环境日趋恶化。

2.生存空间有限,竞争不择手段   由于货运市场经营环境的恶化,加上国家对货代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货代公司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有限,最终导致了货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竞争手段包括大额佣金回扣、相互压价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弄虚作假等。

这些不仅严重地扰乱了货代市场,还会造成服务不到位,给货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大额的佣金回扣甚至会毁掉一批货代企业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