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三个阶段

对中国文化体制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阐释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毕业论文网   文化体制改革三个阶段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内涵   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具体来说是指目前政府管理体制中,文化部系统、广电总局系统和新闻出版总署系统所管理范围内的文化

体制是长期稳定的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具体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他说,从国际经验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十二五”规划也强调,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明确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恢复到文改以前的体制   这一阶段文化事业出现了复苏与空前的繁荣。

与复苏与繁荣相伴的是原有文化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在总体布局上,层层建立专业文艺团体,重复设置;在结构上,单一公有制,全部文艺团体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在分配上,严重平均主义“大锅饭”;在人事制度上,没有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机构臃肿,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很难发挥等等。

1979年10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

198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进展:第一调整艺术部门和艺术团体的布局;第二在文化单位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解决统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等体制弊端;第三实行“双轨制”改革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地位得到承认。

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的通知》,正式认可营业性舞会等文化娱乐经营性活动。

***年国务院批准在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开始建立。

(二)第二阶段(1993—2002年)――文化体制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后,“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改革”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

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

这一阶段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讲,有两个标志性的文件:一是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

二是2001年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重点进行了探索:一是深化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根据不同特点,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

二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完善运行机制,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活跃有序地发展

这一阶段文化事业改革中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焕发出蓬勃活力。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扩张。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组建文化集团是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到2002年初,共组建了包括中国广电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文化集团70多家。

但是,在组建集团中也有一些不足。

(三)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文化体制改革大胆顺利推进   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顺利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路进一步清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步骤更加具体。

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讲,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是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和明确。

首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

其次,《决定》还具体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第三,《决定》分别提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第四,提出了其他方面改革的要求。

要求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

《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它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

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上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改革的实践有很大突破,最主要的是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最紧迫的就是要重塑国有文化市场主体。

难点就是解决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问题,做到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

改革在融资领域也有突破。

十六大以后,文化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文化领域。

文化体制改革也加速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管理部门也进行自身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中国网,2006.   [2]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三阶段.中国网,2012年03月05日.   [3]十七届六中全会今起召开 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中财网,2011年10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