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鲨针布: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高华斌。

#我相信#。

乌云终将散去,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驱除阴霾。

——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钢

江汉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历史交汇,形成了光山豫风楚韵的文化特征,为白鲨针布有限公司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了白鲨创业者的梦想。经过58 年拼搏奋进,白鲨针布已经由纺织行业一家针布器材生产小厂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国际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市场改革、起伏中,白鲨针布一直主动创新、脚踏实地,用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和社会。

在每次危机和困难面前,白鲨针布从未缺席。2020年春节,一场名为新冠肺炎的疫情突如其来。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根据上级部署,白鲨公司董事长张永钢号召630名白鲨人,积极配合河南省“一级响应”预案,认真履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到了全民战役的行列之中,积极承担起了疫情防控企业主体责任,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尽快把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生产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2月14日,白鲨针布董事长张永钢提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口号,并要求公司员工遵循“战疫情、防风险、保运营、复生产”的总体思路,全面做好防控阻击战的各项工作。生产车间员工分批复工,销售人员通过网上办公,积极与客户保持联系,并把每天的备货需求记录,及时反馈给物流仓储部,力争保质、保量按时为客户提供所需产品。同时,白鲨针布还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优先安排疫情急需产品生产,尽可能多地开辟物流渠道,保证产品的运输通畅,及时运送到客户手中去。

不少企业反映,这场疫情对一季度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小影响,比如,销售业绩下滑,库存压力大,会对全年经营信心产生直接影响等等。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发展,还有可能会出现市场氛围冷清、生产节奏减慢、原料成本加高、库存加大、物流不畅,特别是出口打击很大等一些新的问题。但白鲨针布公司对此并不十分担心。张永钢表示,2019年是白鲨针布历史上产销最好的一年,不管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都有大幅提高,市场影响力也有所提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客户都在千方百计地提升质量,而这就给了做优质产品的企业更多机会。在谈到疫情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带来什么影响问题时,张永钢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与春节基本重叠,所以公司一月份生产销售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为保障客户利益,工人们正加班加点,保质保量为广大纺织客户按时供货。

练硬功 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疫情影响,营销队伍无法直接出差和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当前最大的发展困难。面对这种现状,公司一方面督促营销人员通过网络、手机微信等平台,与客户衔接,赢得客户理解。同时,公司还调整生产顺序,整合生产要素,针对供应体系挖掘,及时调整产品紧急配套方案,寻求运输途径,自我消化增加成本,竭力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营销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公司内部还举行了学技术、练硬功,争当首席岗位工的活动,利用销售人员比较集中、空闲的时间进行全能人才培训。

每天上午业务员在技术工程师的带领下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培训学习,下午则安排到各个生产车间去,逐人动手操作,统一考核,让他们真正懂梳理、懂针布,真正了解客户方方面面的实际需求。从搭架子、使用安装包卷器、拆装梳理机、改造梳棉机盖板、校正隔距到工艺调整,所有人员都要把整个梳理系统全流程实际操作一遍,在实操中学习、进步,切实提高自身技术和动手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加强学习,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全方位的培训实操,不但提高了业务经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还为白鲨公司培养和加强销售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生产系统运行更顺畅。

这次疫情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大考。当前,摆在许多中小企业面前的问题,首先是要活下来,然后再是自救,最后才是续命恢复。张永钢说,这场疫情使我们认识到,不管何时,企业都要心存危机意识,时刻不忘忧患意识,在日子好过的时候一定要从经营收入里留出一部分现金存入银行,作为备用现金流,作为公司“续命”的保障。

越是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時候,就越是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这既是多数企业的经验总结,也是白鲨针布公司当前的核心工作之一。张永钢强调,白鲨针布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要加快推进公司管理制度建设,严肃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推进依法治企;要进一步推进生产资源优化,包括人、物、设备等合理配置,让生产系统运行更顺畅、生产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复工了,企业产能效率无法提升,怎么办?如何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补上供应链条上的断点?这些问题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张永钢说,当前,各产业链环节的单个企业应该从我做起,不哄抬物价,不囤积压货,科学管理,确保资金链的安全,积极开拓创新,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的升级改造,齐心协力度过难关,只有通过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协作,才能使整个行业的产能实现快速回升,而这样也注定会再次证明中国纺织行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彰显整个行业的凝聚力。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