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冲 微博相当于一支微冲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但是一名发布政府信息的新闻官员,还是一名“兼职”的公民记者

当我在新闻现场时,我通过手机发布消息;当我不在新闻现场时,我在电脑前分秒必争地通过微博博客分享、转发信息,有时甚至通宵不眠。

当我关上电脑,才发现四周寂静,我孤独地坐在黑色的屏幕面前,昨天发生的故事仍在我脑中跳动。

五六年前我还是一个电脑盲,不但不会使用键盘打字,甚至不知道可以通过QQ来和人交流;两年前我在云南网开了博客还到处炫耀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博客的人已经很少了;很多人都已经开始玩微博了。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网络专家,军人出身的我通过经验感觉到:微博在新闻舆论引导中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亚于一支微型冲锋枪。

今年3月,是云南省抗击百年不遇大旱的关键时期,而西双版纳傣历新年也即将到来。

由于泼水节与水有关,而且在别的地方连水都喝不上的时候泼水,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3月20日,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刀林荫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在过不过泼水节的问题上很明确地回答记者泼水节要过”,但是另一个傣族自治州的领导则表示不过,这条消息马上在网络被疯狂转发,并引发了热议。

州长没有预料到,自己仅是对一个在当地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作出了一个朴素的回答,竟牵扯出一场备受全国关注的“水战”。

西双版纳要过泼水节?”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刀林荫的这个回答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一些反对者称:“云南厄运当前,泼水简直是荒诞行为,还请州长三思。

”“山区者百姓没水,你们搞泼水节,有点对旱情不以为然。

”不少言论认为,搞泼水节是对旱区人民心灵的二次伤害。

此时此刻,作为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委外宣办(州政府新闻办)主任的我,感觉到一场“舆论危机”已经逼近西双版纳

虽然我认为非议者在没有弄清楚泼水节的真正含义之前,就抛出“不过泼水节”的观点有些幼稚,但是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使西双版纳陷入一场危机。

3月21日是星期天,我一直在电脑前沉思,“该如何引导舆论,才能使公众不会误会泼水节?”我觉得刀州长的表态刚刚出来,反对意见也并非一边倒,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说话,大家七嘴八舌一讨论,那么各种声音都会出来。

我觉得有必要先入为主,抢占舆论先机,否则误解会越来越大。

于是,我通过刚刚开通的新浪微博发表博文,解释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活动。

西双版纳一共有45个民族(世居13个民族),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已经写入了国家宪法和自治州条例,过泼水节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泼水节不仅是傣族节日,也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的节日

同时,我在云南网博客发表了《不要误会了泼水节》等博文,向大家解释,部分媒体和网友认为泼水是在浪费水,这是对泼水节的误会,泼水节的活动不仅仅是泼水节日期间,人们除了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长久以外,还要举行隆重的取水仪式,要赛龙舟、放高升和放孔明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的判断得到了验证,3月21日中午以后,我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打电话的都是记者,内容都是在询问我大旱之年怎么过泼水节?我对记者说,傣历新年风俗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年年都在过,年年都在求雨祈福,它就像一条链子一样,是不能断的,一代代传下来,不管顺利年还是灾荒年,它表达的都是民族的尊严和自尊心。

在旱灾时期,就更要过好年,如果连节日都不敢过,就说明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1961年,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就表达了一个大国总理鼓励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很多人对于我接受记者的采访以及用自己发微博的方式解释泼水节,还抱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担心我会不会引火烧身,会不会惹麻烦。

其实我这时候心里是有底的,首先我了解这个民族的习俗,我了解这个节日的一些法律定性,同时,我也理解在全民抗旱的大环境下,大家对“水”的关注。

很快,我欣喜地发现,我新浪微博的“粉丝”从不到300人一下子猛增到4000多人的时候,我的同盟者出现了。

3月22日,著名网络写手边民亦在其博客和国内多家重点网站论坛发表文章,对指责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音进行反击。

边民认为,建议“取消泼水节”或“蜻蜓点水般洒洒水意思意思就行了”这些声音都是奇谈怪论,“西双版纳节了水究竟能缓解哪里的旱情呢?半点作用也起不到。

泼水节虽然有自己的传说,但赋予它祈雨节的称谓,也已经大有传统了。

”边民批评非议者弄不懂泼水节的现实意义和符号意义,就站在道德高坡上挥手乱指方向。

《华商报》当日也发表评论称,泼水节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它寄托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祈愿,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文化,这样的节日让其存在就是最大的道德。

如果因为旱灾而将其取消,那显然是最大的不道德。

还有评论说:“某些人已经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左倾化为‘一人得病,全体吃药’的偏执,越是在这样紧要的时候,越要强调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会员征鹏,云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边疆研究中心主任何明,著名傣族老新闻工作者岩糯等知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泼水节是法定的节日,因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州条例里明确规定了这个节日,任何人都不能不尊重它。

”   在一星期内,我搜索710来篇关于西双版纳应不应该过泼水节的评论,把它们全部收录进自己的博客

这些文章,都站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立场上,成了我反击的武器。

很快,反对的声音少了。

因全省抗旱形势严峻,泼水节组委会提出,为照顾灾区人民的情绪,由政府组织的泼水时间要缩短,泼水节的主题也定位于突出“水是生命之源,号召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敬水,更加重视和保护生态资源”。

把往年都做的电视直播等活动取消。

压缩泼水时间并非对非议的妥协,而是一种应对舆论的策略,这让大家看得过去,也让我们州的老百姓能够接受。

如今回头看3月底的舆论风波,我体会到以网民的身份来谈这些问题,氛围更开放,公众也容易接受。

假如当时没有主动地解释,我们可能会被动一些,但我相信现在的网民和公众很理性,多数都会理解我们。

一件事情,它本来不合道理,你引导得再好也没有用;它要是合理的,你即使不引导,它也是合理的。

对那些不理解的声音,我们没有必要生气,个别人不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不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了解党的民族政策,这是可以理解的。

微博,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其诞生的时间并不长。

然而,却已经让一些网盲产生了恐惧,轻则删帖查封ID,重则动用公权进行报复,但是用关闭网站、封锁微博账号的笨拙方式来处理问题,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只会适得其反。

政府宣传部门的官员,应该知识结构健全、视野开阔,善待善用善管媒体,面对新技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如何迎接其到来,为我所用。

微博用好了也会帮政府的大忙,因为真相会通过每个公民的言说和传播而确立其权威。

微博让新闻更接近真实,同时,微博也可以成为一个同仁聚集的“场所”,读书、思考,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发表观点。

只要你有自己的癖好,你一定能在微博上找到同好者,因为微博就是整个世界。

当我翻看自己的微博记录时,突然发现我竟然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参与到一个个事件的传播当中,有时候我是在现场的原创信息发布者,有时候我仅仅是一个电脑前的转帖人,有时候我仅仅是发一些感叹。

无论你是一个官员一个记者,还是普通公民,你在微博中,从来不是一个旁观者,你在参与传播,你在分享你的观点,你在纠正你认为的错误,你在呼喊。

整个社会正如微博构成的网络,只有人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有可能达成和谐,微博给予了我们这个社会改变的机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