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而死,“漠”而生|陌生

在中华文明浩瀚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两位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以其自身独特的性格和魅力孕育了两种不同道路的浪漫主义精神,一位是生于楚国的屈原,一位是生活在宋国庄子

虽然庄子屈原都以浪漫主义而著称,但两人的浪漫之下所蕴含的,却是及其不相同的理想与信念。

屈原显示出对政治的热衷的入世情怀,而庄子却表现出出世的特点。

屈原出身贵族,是楚武王后裔,他看中自己高贵的出身,并将这种出身视为他该为官楚国的理由之一。

由于他良好的家庭背景,使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为仕教育。

庄子,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没有屈原那样厚重的背景,没有背负过多的国家责任。

关于庄子出身,参考了相关著作中,得知:《列御寇》中曹商讽刺庄子“夫处穷闾�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庄子・外物》中载“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可见庄子生活在社会下层。

官场的黑暗和仕途不顺,将庄子越来越推向平民阶层,激化了他初步的厌世心理。

屈原在其浪漫主义的特征中,所注重表达的,是对国家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君主的忠诚,屈原是积极入世的。

然而庄子学说中的社会政治哲学,主张绝对的自由,“盖唯人皆有绝对的自由,乃可皆顺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

庄子崇尚自然和自由,安于贫困,自甘淡泊,可以说有点孤傲清高。

屈原对待自己的国家、故土,有着一种深沉的眷恋之情,“深固难徙”、“受命不迁”就是他对此的表白。

在被楚王贬谪之后,临行时,屈原依然在去与留间不停地徘徊。

“陟�之赫戏兮,忽临倪夫旧乡。

庄子,生于宋国,而宋人是周人征服的殷商后裔,这决定庄子一开始就背负亡国遗民的无奈感,当时战火连天,孟子和墨子各自提出了救世治国的思想,然而庄子认为那些都是徒劳无用的,不能改变日趋衰败的国势,他将自己的无奈和化解在了各处游历和远行当中。

庄子心中远没那种深切的故土情怀,也就不能像屈原那样虽遭贬谪,依然忠君恋阙,时刻怀有重振社稷的伟业。

屈原的思想近乎于儒家,他的“美政”观念,是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内改革,对外连齐抗秦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离骚》)这种对儒家信念的坚持使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 明君”、“美政”上,他的做法,与儒家提倡积极入世是一致的。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的是出世的理念,虽然生活在现世社会中,却主张通过“心斋”与“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努力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自由,反对执著于外在物欲,认为那样会被外物所主宰,主张化解物形,解除内在情志与欲望,作逍遥无待之游,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屈原庄子浪漫是不同的浪漫

屈原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陶冶下成长起来的爱国主义诗人,用极其浪漫和华丽的笔触来歌颂君主的美德品行,表达自己为国为民的忠贞之情。

庄子深受老子学说的影响,对政治抱以冷漠疏远的态度,是一种潇洒,蔑视一切的浪漫

这样不同的政治态度导致了二人浪漫主义的不同风格,屈原的悲烈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悲慨忧愤缠绵的风格,庄子浪漫主义更多地是表现出一种超然冷峻,漠视一切的风格。

二人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有所不同。

屈原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瑰丽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志向,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是屈原浪漫主义的实质精神

“我们读《庄子》,常常感到好像在读声讨黑暗现实的檄文,揭露‘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人间世》)。

在《列御寇》篇的一则寓言中,庄子更揭露宋国政治的黑暗是‘非直九重之渊也’,揭露宋王的残暴与乖戾是‘非直骊龙也’。

庄子浪漫主义中,有避世,厌世的消极因素,但也歌颂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人生的自由的理想境界。

由于二人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精神,必然导致了在表现上的手法差异。

屈原多用比喻、暗示、夸张等艺术手法去启发人们想象。

正如东汉人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庄子运用最多,也最有特色的艺术手法是拟人。

如《秋水》篇,一些传说中或实际生活中的动物,自然界的风,人体器官等,都成了寓言中有感情、会说话的“人物”,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庄子的思想。

屈原庄子浪漫主义都有着对人格美的赞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始终保持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鄙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的小人。

庄子屈原的这种伟大高尚的人格,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了他们二人浪漫主义创作中崇尚人格美的倾向,这种倾向,千秋万代,将会永远令人仰慕。

殊途同归,又章法各显。

屈原以身殉国,以万鼓齐鸣之势响荡千年,庄子逍遥世界,以淡漠之心为中华后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冯友兰.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金开成,董洪利,高路明.屈原集校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    [3]熊绍高.屈原庄子浪漫主义异同之比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作者简介:王娅玲(1989—),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本科生,主要研究广播电视新闻文学。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