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人牛组合的神人形象考论]山海经全文白话文

摘 要:《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兽合体类、人兽伴生类和异形神人类。

人牛神人形象是《山海经》中人兽合体神人形象之一,他们由人和牛的器官组合而成,人牛功能相合,神奇异常,充分展示了先民的想象、联想能力。

他们反映了先人的崇拜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山海经人牛组合 神人形象 图腾崇拜 后世影响      作为保存中国神话的主要典籍《山海经》,描绘了众多神人形象,具体有牛身人面的赤 ;虎身人面的神陆吾;珥蛇、践蛇之神禺、不廷胡余、 兹和禺强,操蛇神夸父(博父)和于儿;三个脑袋的三首国,三个身子的三身国,一只手臂的一臂国,一条腿的奇肱国,一只眼睛的一目国,等等。

书中所记载的怪兽神人反映了先民改造世界、认识自我的艰辛历程。

这是人类的进化史,亦是文明生成史,展现了先人改造野蛮、修饰原始、走向文明的轨迹。

据此,《山海经》中神人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人兽合体类(人形兽貌)、人兽伴生类(以虫为助手)和异形神人类(五官奇特)。

合体类是人兽功能合一,伴生类是人兽功能互补,异形个体类则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

无论哪一类神形,都是为了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

人牛组合神人形象人兽合体类之一,人牛组合,牛赋予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他们具有异常的功能。

本文拟以先哲时贤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就人牛组合神人形象的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出我们的一孔之见,以请教于方家、学者。

一、《山海经》中人牛组合神人形象   《山海经》所记载的人牛神人形象分别是取牛耳、牛身和状如人,兹将辑录于下:      1.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居则蹯其尾。

(《北山经》)   2.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

……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

(《西山经》)   3.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 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北山经》)      不管是生有牛耳、牛身之神,还是状如牛的神人,它们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异的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二、人牛组合神人形象的文化内涵   牛是古人图腾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神秘力量的化身和财富、权力的象征

人们赋予牛各种神奇的力量,取牛的器官与人的器官组合人牛形象

如《山海经•北山经》中诸犍是牛耳人面神。

此神取耳,具有超强的能力:喜欢吼叫,行走时衔着尾巴,睡觉时蹯着尾巴。

一个狰狞可怖的庞然大物,实在令人畏惧。

在古代典籍中,牛耳是权力的象征,如哀十七年《左传》:“诸侯盟,谁执牛耳?”①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割牛耳献血为盟,把割下的牛耳放在珠盘里,由主盟者执盘,因此称主盟者为“执牛耳”者。

此时的牛耳代表权力,牛是权力的象征

《西山经》有七位取牛身之神。

这七位“飞兽之神”是人牛组合体,生有人的脸、牛的身子,四只脚和一条臂膊,行走时还拄着一条拐杖。

这些“人面牛身”神拥有神奇的功能,是“飞兽”,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祭祀。

祭祀他们的祭品是:毛物用羊和猪的少牢礼,并放在白茅上。

《北山经》中“ 窳”是牛身状神人,它是状如牛而人面的天神,更是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在经文中 窳还有其他的形态:《海内南经》说它状如龙首,“ 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猩猩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海内西经》是蛇身人面:“ 窳者,蛇身人面

”郭璞《海内南经注》:“原本蛇身人面之天神 窳,被杀而治活后,复化成此怪物也。

”②《尔雅•释兽》:“ 窳似 ,虎爪,食人。

”③可知, 窳生有牛、龙、蛇、虎等器官,是位变化着的神人形象;《北山经》中 窳是人面、牛状,音如婴儿,吃人的神人形象

牛是财富的象征

在物资匮乏的远古社会,体态硕大的牛是人们首选的食物,是财富的标志。

《诗经》中有这方面的记载: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这首诗记载了周王朝时代的放牧情形,写了统治者牛羊之多,以此显示出他们的富裕。

体态硕大的牛是主要的食物,亦是祭祀祖先的首选物品,《礼记•曲礼下》:“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

”④《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⑤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仅有羊、猪的为“少牢”。

《汉书•五行志》:“牛,大畜,祭天尊物也。

”⑥由上可知,牛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不可或缺的。

牛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祭品,在先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把牛当成神灵来崇拜

有些圣贤神人都生有牛的器官,如炎帝神农氏“宏身牛头”,俨然一副牛图腾形象

《帝王世纪》:“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

”⑦《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同。

⑧另外,长沙出土战国楚帛书有十二月神像,其中冬月神像为牛首人身。

依据文化考古学的发现,牛是先民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社会,牛是第一生产力。

《尚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⑨这是记录殷周人民赶着牛车进行贸易活动,表明牛在殷周时的重要作用。

《说文》:“牛,大牲也。

”⑩《尔雅•释畜》设有“牛属”来释 牛、 牛、 牛、 牛、 牛等。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与人关系密切,人们赋予牛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把牛当做神进行崇拜,取牛的器官与人的器官组合人牛形象

三、人牛神人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一)苗族崇拜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牛相伴,人们熟识牛的行为和性情,赋予牛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等美好品德,借牛抒情、言志,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感情。

我国很多民族都把牛作为崇拜的对象,苗族就是其中之一。

苗族人民心目中,牛是祖先,是力量与美的象征,是种族繁衍与延续的象征

为了长期与牛在一起,苗族人把身边的器物:儿童、妇女头上戴的,身上、脚上穿的,亭台楼阁上画的……绘制上各种牛图案。

这是苗族崇拜中极为普遍的民俗文化现象。

苗族在建造房子前,首先要设计好牛居的堂屋。

这堂屋要设计得大而宽,用木头在堂屋中央圈一个牢实的牛圈,以便在里面饲养。

苗族的生殖、繁衍都离不开崇牛,牛角被视为美的象征,也是男性生殖旺盛的象征

在国外,人们对角亦有类似的看法,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说:“角是力量与强壮的象征,具有男性的性格。

然而,角同时又是容器,是具有女性意义的杯子。

荣格将角解释为表现原型两极性的‘合一象征’。

”{12}综观苗族崇拜可知,苗族先民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与险恶的自然环境进行斗争,让牛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企图借助牛的神性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安慰。

人牛组合,功能异常,也是苗族人民对生命延续的一种原始朴素认识的再现。

(二)文学中的再现   在文学作品中,人们赋予牛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牛喻人,人牛关系描绘得非常密切。

《周易》中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表示柔顺、温和,能包藏储存万物,像温顺慈祥的母亲。

“孺子牛”一词出自哀六年《左传》:“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杜预注云:“孺子,荼也。

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

”{13}荼,齐景公庶子,后借喻为甘愿为人民服务的人。

如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表明自己任劳任怨、勤奋工作。

柳宗元的《牛赋》,是一篇以牛喻人、意味隽永的寓言,又饱含着对牛的深情赞誉。

今人亦常用“老牛”、“老黄牛”来比喻那些踏踏实实、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的人。

《西游记》中牛魔王是一典型的人牛组合形象,神通广大,敢于同孙悟空抗衡。

以上这些连同《山海经》中诸犍、飞兽之神、 窳等组织起来,完全可以构成一部多姿多彩的中国牛文化大典。

我们从中可窥见人与牛的密切关系,正如刘守华教授《苗族崇拜文化论》序所言:“对牛的崇拜与亲和,实际上是遍及全人类的一种普泛文化现象,这是因为人类的脚步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十分短暂,在农业文明时代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而牛就是人类从事农耕的最重要的助手和伴侣。

”{14}   人牛组合神人形象人兽合体神人之一,人牛功能合一,具有异常的功能。

这是人类想象、联想能力的极度展示。

如果说以前是动物式的贫乏生存,此后就进入了一种丰富的精神生存。

人类从此开始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不仅用身体运动去获取生存资源,而且用精神活动去获取生存资源。

{15}      ①{1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11,1638.   ②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78.   ③{11} 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90,404—405.   ④⑤ 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13,40.   ⑥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1372.   ⑦ 徐宗元辑.帝王世纪辑存[M].北京:中华书局,1964:11.   ⑧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4.   ⑨ 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70.   ⑩ (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8.   {12} [日]中野美代子著、何彬译.中国的妖怪[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11.   {14} 刘守华.一部弘扬中华文化的好书――《苗族崇拜文化论》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66.   {15} 梁奇.《山海经》中人兽合体神人形象管窥[J].名作欣赏,2011(1):166.省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