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水十分茶_八分之茶十分水

陆羽品水      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维扬(就是今天的扬州)与陆羽相逢。

李季卿一向倾慕陆羽,对陆羽说:“你善于品茶,天下闻名,这里的扬子江南零水特别好,两好相遇,真是非常难得”。

于是令军士拿着水瓶乘船,到江中去取南零水。

陆羽趁军士取水的时间,把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妥当。

不一会水送到了。

陆羽用木杓在水面一扬说“这水倒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零的水,好象是临岸之水”。

军士说“我乘船深入南陵,有许多人看见,不敢虚报”。

陆羽一言不发,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舀起水来说道:“这才是南陵水”。

军士大惊,急忙认罪说:“我自南陵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不想处士之鉴如此。

”      王安石验水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却难以根治。

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服。

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便相托于他:“趁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苏东坡)所延也。

东坡慨然应允。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自以衣袖拂试,纸封打开,又命童儿茶灶中煨火,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等汤如蟹眼,急取倾入碗,其茶色半晌方见。

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   东坡答曰:“巫峡。

”   王安石道:“是中峡了。

”   东坡回:“正是。

”   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水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   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

原来东坡因欣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

当时水流湍急,回溯甚难,苏东坡只好命船家停船,找一位知事的老者闻讯,瞿塘三峡之水有何分别。

老者说:“三峡相连,并无阻隔。

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

―般样水,难分好歹。

东坡想:既然并无不同,只好汲下峡之水充之了。

王安石识破水质,苏东坡疑惑不解,于是便问道:“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师何以辨之?”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

瞿塘水陛,出自《水经补注》。

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唯中峡缓急相伴。

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中腕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

故知是下峡

东坡恍然大悟,急忙离席谢罪,对王安石佩服不已。

水为茶之母,我国自古以来泡茶用水十分讲究,选择“活”“甘”“清”“轻”。

茶圣陆羽的《茶经》:“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泡茶用水,当属泉水为佳。

在天然水中,泉水比较清爽,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

溪水、江水与河水等常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

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

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

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

而今非昔比,不能一概而论之,现在“清泉之水何处寻,只叹古人一茶饮!”。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