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及应用

[摘要]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结合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 历史 变迁,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并对资产负债现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 会计 环境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这次会计改革修改了原有的17个会计准则(16个具体准则和1个基本准则),出台了21个新准则,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会计准则制定上,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一、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比较      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公布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会计报表的概念框架》中提出了3种不同的会计理念:资产负债观(Asset—LiabilityView)、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View)和非环接观(Non—Articulated View)。非环接观认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各自独立的报表,其数据是不需要环接的,这种观点割裂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联系,已为人们所摒弃。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究竟应该以资产负债观还是收入费用观为指导。 代写论文   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净资产增加,就作为收益确认。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收入费用观则要求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重点关注利润表的要素,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是利润表的附属。收入费用观坚持。必须按实现原则确认收入费用。根据配比原则和其 经济 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认收益。   例如, 企业 购买一项价值100万的投资。一年之后,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达到110万。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确认这10万的未实现收益;而在收入费用观下,由于企业尚未处置这项投资。收益还没有实现,因而不需要报告收益。      二、历史演变      早期的计量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观。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收益概念,将其概括为“财富的增加”。直到20世纪前,收益的观念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收益被认为是两个不同时期资本数额的变化(不包括投入或撤出资本)(陈今池,1989)。这一时期,企业的规模较小,组织形式简单,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关注的信息是企业拥有多少资产,拥有多少负债企业的净资产是多少。企业的外部融资形式简单,主要是短期融资。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而非企业的经营成果。直到20世纪初,收益确认依然主要是遵循资产负债观。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工业 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20世纪40年代,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股东日益增多。股票投机之风日盛,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盈利信息。这一时期。企业的融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由早先的短期融资转向长期筹资,更多的采用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收益才是按时还债的安全保障。A.C.Little—ton在其著作《会计理论结构》中阐述了“收益重心观”,把收益及其报告概括为会计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指出“所有利益集团在大部分情况下最重要的信息只能由一系列的收益表来提供”(A.C.Littleton,1953)。利润表被视为企业的核心报表。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一号(SFAC 1)《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宣称。“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其组成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业绩的信息”。显然,倾向于收入费用观。   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击跨了许多曾经迅速发展的公司,会计中长期坚持的币值稳定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前后各期没有可比性,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极大的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人们开始转向关注资产的质量。迫于多方压力,FASB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先确认交易或事项是否形成资产负债,然后再据此确认收益,并于1974年10月和1975年3月分别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SFAS 2)《研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和第5号(SFAS 5)《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标志着FASB开始认为资产负债观优于收入费用观(Zeff,1999)。FASB在公告中首先定义了资产负债,将其作为首要概念要素。并依照资产负债的变化来定义其他要素。

作文 /zuowen/   经历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会计丑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资产负债观优于收入费用观,只有资产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是企业真正拥有的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源泉。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I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它指出:“在准则制定尤其是目标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下,应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在持续的向目标导向准则制定模式的转变过程中,FASB应当保持资产负债观”;在报告中,SEC认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2004年7月。FASB在其答复SEC的报告中称:“FASB同意SEC报告中的观点,在给定的框架下分析资产负债及其变化。对于制定财务报告准则是最合适的方法。”同时,FASB还明确表示“打算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继续采用资产负债观”(FASB,200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等会计团体也纷纷改用或采用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的采用,突破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下受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限制而不能进行确认的多个内容,进而使会计收益的概念更加接近真实收益。提供的信息也更加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      三、使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 代写论文      一定时期的会计准则制定与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过去,我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收入费用观,是由我国当时的会计环境决定的,其后果之一就是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极大削弱了资产负债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按照资产负债观,应该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冯淑萍,2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 金融 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决策的需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