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伤了谁

中国股市这10年,在经济增长全球第一情况下,却在全球股市中垫底。

根本原因就在扩容***。

毕业论文网      尽管近期新华社、人民日报、众多专家,包括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在内,都猛烈抨击扩容***的危害,呼吁决策层高度重视股市的危机,恢复投融资共荣的市场,并期待管理层会正视民意,适度放缓扩容节奏。

谁能料想,管理层坚持扩容***不动摇,反而变本加厉推出中国水电、陕煤能源、中交建等大盘股,令市场极度愤怒失望。

该不该上市   所谓市场化,最核心的要素是供求关系、市场整体估值,以及市场的业态。

在当前中国股市供严重大于求、估值处于历史大底、股指创了14个月新低的情况下,待上市企业理应抑制盲目上市冲动,等待合适的时机。

近期光大银行、徐工科技、三一重工等就推迟了在香港H股上市的计划。

但是,许多A股待上市企业却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尤其是某些中字头企业,公然违反《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成立不满两年,就通过“特批”急于上市,不惜为满足一己之利益而炸市、毁市,甚至在招股书上还大言不惭地说“认为我们是圈钱的请走开”。

以至于为了避免破发,临时将发行价降到4.50元,中签率高达9.7%。

对于那些不顾实际强行上市的企业,市场就是应该用行动来证明:股市不是“抽水机的”乐园,让待上市企业从中得到警示和教训。

对银行股和“中”字头大盘股坚决加以冷遇。

目前市场最大的扩容威胁不是小盘股而是大盘股,它们带给市场的灾害是全方位的。

一是上市盘子大,只顾圈钱,吸走了市场大量资金,让投资者越套越深。

二是吸金多、变脸快。

尤其是这连年来上市的“特批贵族”,如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化学、中国一重、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和中国西电等募集资金约占两年IPO总量的四分之一。

并且在上市前都对报表过度包装,但此后不到三个季度就快速变脸,股价一落千丈,让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至于前几年上市中国中铝、中国远洋等大盘绩优股,现在无不沦为绩差股。

三是没完没了的再融资。

尤其是银行股,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将股市作为唯一的“抽血池”,继去年银行股大面积再融资后,今年来,又有8家银行提出再融资,规模将超2000亿元。

四是权重大。

银行股加上中字头大盘股,占了70%以上的指数权重,它们的股价一旦被拉高,指数就快速虚涨,大盘股扩容就乘机加速。

所以,广大投资者应尽早的远离大盘股,也放弃认购大盘新股

因为相对好的早就上市了,剩下的都是差的。

这是扼制扩容***的最有效的武器。

扼制扩容   扼制扩容***,市场也义不容辞。

对于专事认购新股一族来说,若新股发行价超过二级市场同类股的市盈率,尤其是大盘股,就不宜申购。

对于二级市场“炒新族”来说,要打破长期以来“新股没帽子容易炒”,“新股定位应该比老股高”的错误观念,应向国际成熟股市看齐,对新股上市大多冷落它们半年以上,新股定位应比同类老股低,静观其募资所投入新项目的效益产出情况,避免其业绩变脸所导致的损失。

一旦二级市场放弃“炒新”,也会反过来抑制一级市场的盲目“认新”。

这样就可逼迫新股发行价降低,甚至出现新股中签率奇高,甚至发行失败的案例,消除三高发行和超募现象,减少扩容二级市场的冲击。

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估值合理的高成长中小盘股中去。

根据目前市场的资金量,即使大盘见底反弹,也根本无力推动17万亿多的流通市值。

只有剔除其中的“大象”,推动4―5万亿流通市值中小盘股行情。

历史一再证明:选择中小盘、绩优、高成长、高公积金和高未分配利润、高含权、民生、消费、新兴产业的股票,进行中线投资,并勤做波段,最终大多数都能成为赢家。

这样做,既能使指数缓涨,减慢大盘股扩容节奏,又能形成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新增资金进场,将现在股市仅是融资者的乐园,变成也是投资者的乐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