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护理体会

[摘要]; 总结ICU中36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护理经验,提示掌握撤机标准熟悉撤机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方法,加强撤机前的准备,严密观察撤机后的反应,加强心理护理是成功撤机的关键。

[关键词]; 机械通气撤机护理体会。

; ICU中机械通气对于危重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当需要呼极机支持的病因被去除,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时,及时撤离呼吸机对于患者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同样重要。因此对我院5年来ICU中36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我院ICU中接受机械通气的36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78岁。病因种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原发性肺部疾病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例,呼吸肌功能不全4例,原发性脑部疾病10例。

; 2; 撤机的概念。

指逐步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逐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即患者完全撤离呼吸机,而是把降低呼吸机支持条件到完全脱机拔管的全部过程理解为撤机,更符合撤机的病理生理过程。

; 3; 撤机标准。

(1)一般情况及循环平稳,感染控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基本平衡,营养尚好,神情合作。(2)呼吸功能自主呼吸增强,咳嗽有力,降低机械通气量时患者自主代偿。(3)呼吸参数自主呼吸频率<30次/min,肺活量>10~15 ml/kg体重,自主潮气量>5 ml/kg体重,肺活量至少大于2倍的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1.96 kPa(1 kPa=10.20 cmH2O),每分通气量<10 L/min、PaO2/FiO2>40.00 kPa、FiO2<0.40时,PaO2≥8.00 kPa、PaCO2<6.67 kPa[1,2]。

; 4; 熟悉撤机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方法及特点。

(1)T管试验辅助控制通气与T管自主呼吸交替进行,逐步延长带T管自主呼吸的时间,直到患者完全撤离呼吸机,但T管试验不能很好地反映患者自主呼吸能力。(2)SIMV通过逐渐减少指令通气频率,减少呼吸做功,使患者做功逐渐增加,直到患者完全撤机拔除插管,但设置不当可造成呼吸肌疲劳和患者的不适感。(3)PSV每次呼吸都被PSV辅助,而且气流为更符合生理的减速气流,避免了人机对抗,患者也更感觉舒适,PSV时呼吸功能可完全由呼吸机完成,通过逐步降低PSV水平使呼吸机做功逐步减少,而患者做功逐步增加,当PSV水平降低到仅用来克服呼吸机管道及气管插管阻力时可撤机并拔管。(4)CPAP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同时吸气相正压可减少患者呼吸做功,但呼气相正压一定程度增加患者呼气阻力。(5)BiPAP保留自主呼吸的压力控制通气通气调节吸气呼气时间和吸气呼气压力改变通气支持条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