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笑:让整改措施传导到“末梢神经”、“毛细血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第二批全面推进阶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纠“四风”、正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让官兵感受到公平公正、享受到阳光雨露、体会到温馨和谐。

如果第一批活动整改成效传导不到一线连队,体现不到官兵身上,净化不到基层风气,教育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有人说,在作风建设上有一种违规的“金字塔”现象,就是作风新规的执行越往基层越弱化,个别基层单位甚至成了作风问题的“重灾区”。

据中纪委统计,全国各地查处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是县处级以下干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一些单位或部门,整改措施传导末梢神经的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

坚持开门搞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制定整改方案的过程中,参加第一批活动领导干部大都听取了基层官兵的意见建议。

因为官兵反感的,正是领导要反思的;官兵不满的,正是领导要改进的;官兵期盼的,正是领导要解决的。

只有针对广大官兵的实际需求,采取严格的整改措施,一级一级一级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效力,既在改造大气候上出实招,更在改变小环境上动真格,才能让官兵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果。

传导有反馈,才能形成整改的闭合回路。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还要持续用力抓,并且要以第二批活动查找出的问题反思责任,深入推进整改

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保持大事大抓的强劲态势,在思想认识、工作指导、解决问题上立起更高标准,全过程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才能防止和克服闯关思想,做到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

传导决不能是空头支票、空中楼阁,而应着力纠治基层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

万物复苏之际,看整改措施和制度规定有没有传导落实到末梢神经,就看立功受奖、评先评优是不是有“人情风”,就看群众路线开展是不是有“虚假风”,就看迎来送往、会议典礼是不是有“奢侈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