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世间多痴人

无爱不成痴。

毕业论文网   世间的痴,有千万种。

花痴,书痴,戏痴,棋痴,石痴……无论痴迷哪一种,都是心甘情愿,不可自拔地沉醉与迷恋。

纵是饱尝世间冷暖,依旧一念执着,爱到无悔无怨。

一部《红楼梦》,为众多人喜欢,引无数红迷钻研不倦,甚至是文学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

可是,谁能想象得出,为了它,曹公当年潦倒落魄到何种境地?   生性狂放的曹雪芹,自诩“梦阮”,瞧不上碌碌红尘的营生,辞去公职,携家小流落西山。

怎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住破庙,卖字画,凄苦不堪,最穷困潦倒时,举家食粥酒常赊。

没有钱买纸,就把旧年的皇历拆开,订成本子,字就写在皇历的背面。

破夹袄里藏着笔墨纸张,与人交谈中,会突然停下来,掏出怀中的宝贝,奋笔疾书,或者,一头冲到住处,埋头便写。

他把心,把血,把自己的每一根毛发都付予了他的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倘若没有曹公这份执着痴狂,没有这份世俗人眼中的疯癫,《红楼梦》只怕是永远的梦,中国的文学史上怎会有如此华丽厚重的一页?   斯人已逝,斯情可叹。

而今,我们所能做的,唯有仰起头,恭敬地遥望,遥望他们雕塑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地定格。

静心寻去,原来身边不乏这样的痴心人。

年初,参加三友堂的箫琴雅集,得以一遇。

雅集发起者王东,系梅庵派弟子,痴爱古琴,潜心苦练,自费拜师学艺,琴艺颇为精湛。

学成归来,开设古琴馆。

自此,小城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琴有古意,素来是小众的喜好,若非有缘人,难附风雅意。

喧嚣红尘里,因了这份纯粹的爱与痴,才开出雅集这朵淡泊出尘、清逸素洁的花来。

小裴,王东的小师弟,一个青春逼人的年轻后生,独坐一隅,他的静气,是那般妥帖安然。

若要抚得好琴,须有一颗静气之心。

小裴果然。

雅集古琴曲目,他一首不落,或独自轻抚,或与他人箫琴合奏。

似天籁之音,又如深情诉说,缕缕禅意萦绕于怀。

古琴抒情怀,更成小裴美。

和女友相识,古琴为媒。

不恋花前月下,独爱面对面,各执一琴,他抚琴来她应和,片片痴心付丝弦。

痴琴?痴情?是的,爱到深处,必是此般入了迷,痴了心。

古琴涤荡尘心,而箫曲则是禅意无尽。

雅集中,唯一吹箫的是李明元。

他娴熟精湛的技艺,放眼小城,无人能及。

独奏,或合奏,无不令听者如痴如醉。

看似简单的细长竹管,和几个圆圆的音孔,在他娴熟淡然的吹奏中,意蕴悠长,千回百转,倏忽间直抵内心深处。

一曲曲,一声声,说不尽的苍茫意,诉不完的悲与喜。

提及当年学箫,怎一个“痴”字了得?无师无派,潜心自学。

爱箫痴迷的他手不离箫,口不离曲。

早在多年以前,住的是独门独院,做饭的空闲,拖地的间隙,他都要抓起箫管,吹上片刻。

四季轮回,不变的是每个夜晚,夏虫啾啾,或是霜色清寒,他临窗独坐,浅吹低吟,一任箫音飞窗外。

痴是一种美好品质。

痴人与世无争,心境澄明,活得简单。

他们眼中有景,心中有爱。

以一颗慧明之心,在红尘一隅,开辟出一方素净之地,专注于事,爱己所爱,还生活以最初的本真。

惟愿世间痴人!   (摘自《合肥日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