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讨苦吃的心理动因

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强迫性重复”,是指人有一种不断重复过去体验的倾向。

这里说的“过去体验”,既包含美好的,也包括痛苦的。

毕业论文网   想重温美好的体验,这很好理解。

可是,有时人也会不断重温曾经带给自己痛苦的经历,比如父亲酒鬼的女性,成年之后选择嫁给酒鬼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

这种看似很不“趋利避害”的举动该如何解释呢?   前段时间,父亲患了肠胃病,病得不轻,上吐下泻折腾了许久。

康复之后,身为医生的母亲在饮食等方面给父亲下了一系列禁令。

病刚好时,父亲坚持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就开始冷热不忌、胡吃海塞,结果肠胃病又复发了好几次。

母亲边给父亲治病。

边咬牙切齿地说:“自作自受!”   父亲的确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但微妙的地方在于,他“破戒”的原因并非旧习难改或者嘴馋管不住自己,而是为了“试验”――吃了,会不会没事?   当母亲列出一系列饮食禁忌的时候,相当于告诉父亲“你现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不能和普通人一样了”,这是父亲非常不愿接受的。

他心存不甘,于是一旦病情好转,就有种验证“自己其实没事”的冲动,结果就是不断“自作自受”。

父亲的这个例子,正好揭示了“重温痛苦”的深层动力――人们回到可能带来痛苦的场景,并不是为了受苦,而是期盼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平时,我们可能很少会去想当下的所作所为同过去会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精力会用于修补过往的缺憾和不甘

如果人的生命中有过一些深刻的“不甘”,那往往会左右这个人日后的命运。

心理学家武志红记录了一个很典型的个案。

他的一位咨询者在单身派对上遇见一个让其很心动的女生,咨询者这样描述那个女孩:“外表冷若冰霜,但我知道她的内心燃烧着对爱的渴望。

”   顺着这个话题,他们回顾了咨询者的“心动模式”,发现以往让咨询者最有感觉的也是这类人。

咨询者又聊起母亲,原来咨询者母亲就是那种压抑情感、不轻易表露的人。

一个小男孩看着自己深爱的母亲带着压抑生活,但又无能为力。

他长大后就容易被存在类似感受的异性吸引,并希望通过这种“重温”,成功“拯救”一次。

过去心有不甘,于是“创造过去”,试图将其修正、治愈,这种重复痛苦的倾向,到底好不好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有时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受伤,有时则会浴火重生,这恐怕要因事、因人而论。

当我们能够读懂一些看似“愚蠢”、“自伤”的行为时,应对当事人多一些尊重,而当事人如能觉察到这些,也常常可以变得如释重负、步履轻盈。

(辛麦摘自《读者》)。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