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道和胰管病变而引起出血,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要特征。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治疗。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病情急、变化快,随时可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现对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做简要分析如下。

1 非手术治疗

1.1 基本常规处理 患者应保持安静,取卧位,禁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10~30 min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

1.2 扩容和抗休克治疗 建立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必要时可给予两条通道,快速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低分子左旋糖酐、其他血浆代用品及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在补液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快速过量输液或输血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肾衰竭;并应及时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尤其对血尿素氮的测定不可忽视,它既可反映出血是否继续,又可反映大出血引起的氮质血症的情况;补液时还应严密观察患者尿量,因尿量能反映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状态,当每小时尿量达到50 ml以上时,说明患者所需的液体基本补足。

1.3 药物治疗

1.3.1 血管加压素药物 如垂体后叶素等,通过对内脏小动脉的收缩,减少门静脉流量,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1.3.2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通过提高胃内pH值至6以上,促进凝血,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1.3.3 胃黏膜保护剂 以硫糖铝为代表,在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后2天,可经胃管注入。

1.3.4 中药汤剂 通过辨证论治,拟定方药,于止血后2天可经胃管注入,药液温度宜在35 ℃以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