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结果 发现患者采取各种手段在住院的各个时期和一天中的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结论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患者匿药原因及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   目前,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医院内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尤为口服药最为常用。然而,精神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匿药行为,为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护理人员观察其服药情况,了解其匿药动机和原因,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均为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16~62岁。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16例,中学27例,中专及以上14例。病种为精神分裂症47例,情感性精神病8例,其他3例。本组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有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维思通。

1.2 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2 结果。

2.1 匿药发生时间 入院初期,患者匿药的主要原因自知缺乏,存有被害妄想、自罪妄想、命令性幻听者多于此期匿药住院中期,由于药量逐渐增大达治疗量后,容易出现患者因不堪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发生匿药行为,较入院初期有较大的上升趋势。治疗8周后,自知缺乏逐渐恢复,病情稳定,即将出院者发生匿药行为原因缺乏疾病知识和对药物维持治疗在康复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无充分认识,认为无须再服药而发生匿药行为。一天中,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以晚8时发药时最多。见表1。

表1 精神患者匿药时间调查表(略)。

2.2 匿药所采用的常用手段 (1)趁工作人员不备将药从手中漏掉。(2)将药含在口中不咽或留在舌下和两侧颊部。(3)将药留在指缝或吐到水杯中。(4)放于衣袋等处收集起来。(5)将药咽下后再用手刺激咽喉部将药呕出。见表2。

表2 精神患者匿药手段调查表(略)。

3 原因及分析。

3.1 患者自知缺乏 把不能认识到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不正常者定为无自知力,有部分认识能力者定为有部分自知力[1]。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不愿服从治疗,导致患者拒药或匿药,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精神症状的控制及自知力的改善,自知力缺失越严重,服药不依从行为越明显[2]。下列因素可致患者否认有病:(1)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夸大和思维障碍导致患者缺乏自知力而拒绝服药。(2)认知和解体症状,导致患者难以理解他们的病情或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复发的重要性。(3)社会歧视。患了精神病常常被人看不起,药物治疗正好是每天在提醒患者有病或与他人不同。因此,对服药行抗拒心理,在服药时表现为被动、拒药或匿药

3.2 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年龄小,病程长者匿药率高。年龄越小,相对发病次数越少,思维活动衰退不明显。患者认为长期服药会影响智力,使人变傻。病程在5年以上都服药不依从行为较多见[3]。与他们服药时间长,因药苦难咽不能坚持有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