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拍的电影有哪些【拍的不是电影,是张艺谋】

连我老公都认张艺谋这块牌子,就算他导个晚会,他都一脸了不得地说:张艺谋导的。

搁全中国,那多少人听到张艺谋的名字就如雷贯耳的。

可是,拍电影,算是玩艺术吧。

这压根就不是个制造业啊,制造业金字招牌出来了,下面的产品都是如法炮制一模一样,你大可放心。

电影是创造,今天这创造力有,你创得出来;明天没了,你的东东只好歇菜。

那是个跟激情共舞的玩意儿。

金牌导演不要说跟制造业比,就是跟生孩子的妇人都没得比,一个娘胎的孩子,还各生各样呢。

从这个理论上说,《红高粱》之后的张艺谋拍不出好电影很正常。

如果真正是对电影有期待的人,可以看完一个伟大导演的伟大作品后心满意足地离场,再不必期待他有更HIGH的表现。

你得如同一个高段位的猎艳高手,一场出乎意料的完美猎艳后,就不再跟猎物纠缠,所有后期的纠缠只会消损你当初的满足感。

然而对于张艺谋,俺们一些影迷却跟个花痴似的(对不起了啊,咱们影迷),没完没了地要求对方再给个更高的高潮来。

他们把张大导的每一部电影都推上最高票房,然后花一次钱失望一次,不满足一次,然而只要他说一句下次再来,大家伙儿还是掏钱再跟他来。

不过,大伙也不要一古脑儿怪罪张大导,他背后的张伟平更是罪魁祸首。

我甚至觉得,张艺谋弄到“卖身不卖艺”这地步,都是张伟平给拐卖调教的。

我也不再说脏话,摆事实讲道理,《红高粱》给我们惊艳之后,《大红灯笼》和《菊豆》还差强人意。

到了《我的父亲母亲》、《英雄》、《黄金甲》就一部不如一部。

这三部电影不说没有灵感就是连人的气息都没有,姑且可以看作一具具妆容美丽的僵尸。

张艺谋作为一个人,他都已经死了,他不过是跟张伟平绑在一起的捞钱机器。

对不起,又说脏话了。

说点正经的,一个艺术家,才华喷薄弄出惊世之作后,虽然再创辉煌的时机已难可期,但是,只要他对生活和艺术诚意,他的艺术生命就没死,就有再次喷发的可能。

可是,张艺谋已没有艺术诚意,他只残存对名与利的诚意

《三枪》韩寒说“土”,其实,“土”未必多糟糕,怕的还是不洋不土的“土”,就是韩寒说的城乡结合部的那种“土”,韩寒在说郭敬明的时候也说到城乡结合部

我依稀记得钱钟书说女人可怕的俗气是小城人学大城市洋学得半吊子那种。

纯粹的土,像赵本山那样,我本“铁岭大城市郊区的乡下人”,唱个二人转,耍点中国农民的小聪明,他就是扎扎实实地表现自己这个农民,挺有味道。

张艺谋不是这种“土”――虽然他的《三枪》用色比东北大花被还艳俗,人物都跟杨柳青年画上走下来似的……问题是,他知道这个“土”其实土出了特色和艺术,他在有样学样的,没错,跟当年城乡结合部的姑娘学大城市姑娘赶时髦呢。

我们要看的还是张艺谋电影,不是山寨赵本山的感觉哎。

我也对张艺谋又指望起来。

不过这只能说明,对万事万物,人总有个起码的要求。

再难听的咱就不说了。

在中国,一个“大导”完全失去创造力,及至完全失去生命之后,一般会进入以下几个阶段,一,拍没有灵魂和生命的大片,靠瞻仰遗容发财;二,改行导晚会;三,搞山寨艺术

包括山寨别人或者山寨自己的成名作。

前者不用再说,后者譬如陈凯歌《梅兰芳》山寨自己的《霸王别姬》。

其实一个导演走什么样的艺术道路是他自己的事,吊诡的是,他们电影拍得越来越差,他们却还会越来越有钱,还会越来越出名。

人这叫拍的不是电影,拍的只是自己那名导的一块金字招牌。

大家要看的不是张艺谋拍了啥,而是张艺谋拍了啥。

第一句话的重音在宾语,后一句话的重音在主语。

3 次访问